玛瑙坡前路。认虹桥、高低十里,亭台无数。
落日荒荒红不语,只照长廊短庑。
指断碣、重来摩抚。
南宋衣冠何处是,算六陵并少冬青树。
高隐士,自千古。好山依旧青当户。
想深宵、月明人静,水仙歌舞。
我有先人祠宇在,恰对梅花古墓。
料寒食、清明逢汝。
桐帽棕鞋须结社,须他年、分作湖山主。
图画里,可容补。
玛瑙坡前路。认虹桥、高低十里,亭台无数。
落日荒荒红不语,只照长廊短庑。
指断碣、重来摩抚。
南宋衣冠何处是,算六陵并少冬青树。
高隐士,自千古。好山依旧青当户。
想深宵、月明人静,水仙歌舞。
我有先人祠宇在,恰对梅花古墓。
料寒食、清明逢汝。
桐帽棕鞋须结社,须他年、分作湖山主。
图画里,可容补。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园林的景象,以玛瑙坡和虹桥为背景,展现出十里长廊和无数亭台的壮观与精致。夕阳西下,虽荒凉却带着一抹沉静的红光,照亮了古老的长廊和厢房。词人触景生情,追忆南宋皇室的遗迹,感叹陵墓上冬青树的稀少,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接着,词人将视线转向眼前的好山,月夜静谧,仿佛能听到水仙的歌舞,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他提及自己祖先的祠堂,恰好面对着梅花古墓,暗示清明时节的祭扫之情。词人期待未来能与友人共聚,共享这片山水,甚至幻想自己成为湖山的主人,这样的愿景在画卷中得以延续。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历史的联想,寄托了词人对故园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