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三八弟归九江·其一》
《送三八弟归九江·其一》全文
宋 / 王遂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堂堂襄敏公,扬旌上熙河。

竹帛有时尽,勋业谁能磨。

珍重紫阳翁,一言定群讹。

世德远如此,吾曹当若何。

(0)
注释
堂堂:威武的样子。
襄敏公:历史上的某位人物。
扬旌:举起旗帜。
熙河:古代地名。
竹帛: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简和丝帛,代指史书。
勋业:功勋业绩。
磨:磨灭,消失。
紫阳翁:对德高望重长者的尊称。
群讹:众多的错误或误解。
世德:世代相传的美德。
吾曹:我们这些人。
翻译
威武的襄敏公,高举旗帜前往熙河
史书记载总有终结,功绩谁能永久留存
尊崇紫阳翁,他的一句话能纠正众多谬误
世代的美德如此深远,我们应当如何效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遂的作品,名为《送三八弟归九江(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深情厚谊的情感寄托于自然山水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

“堂堂襄敏公,扬旌上熙河。”开篇便以壮丽的景象描绘出襄阳公子的形象,“堂堂”二字形容其气度不凡,“扬旌上熙河”则是说他如同军旗飘扬在熙河之上,显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赞美。

“竹帛有时尽,勋业谁能磨。”这里的“竹帛”指的是古代用竹制成的简牍,用来书写文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记载也会逐渐消失。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功业难以长存的感慨,同时也在问谁能去磨练和传承这些勋业。

“珍重紫阳翁,一言定群讹。”“紫阳翁”可能是指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学者,诗人对其推崇备至,以其一言足以断定众多争论,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这位翁的敬重,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知识和智慧的尊崇。

“世德远如此,吾曹当若何。”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问,面对这样高远的美德,自己作为后来者,又该如何去追寻和实现。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德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和个人修为的深切关怀,是一篇充满哲理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王遂

王遂
朝代:宋

王遂,字去非,一字颖叔,枢密副使王韶之玄孙,后为镇江府金坛人,宋代名臣。 嘉泰二年进士,调富阳主簿,历官差干办诸司审计司。绍定三年,知邵武军兼福建招捕司参议官。后任工部尚书。
猜你喜欢

斋前青蒿特盛或请薅除之惜其生意森蔚青翠可玩也谩赋一首

向来谁种汝,入夏总青青。

幸不妨禾稼,犹能映户庭。

惊风萦乱蝶,微雨下流萤。

自是幽栖物,随时任悴零。

(0)

对月

落尽东门柳,辞家又一年。

浮云千里外,明月九秋前。

席近花香润,楼当桂影偏。

思乡意未已,鸿雁已翩翩。

(0)

过李黄罗茅堂五首柬克正茂才·其三

水碓时时急,秋山岸岸阴。

偶来看野客,浑欲托云林。

乌石寒松暝,香田雨稻深。

幽栖宁避世,暂去已关心。

(0)

寄周伯宁二首·其二

江雨何时歇,淮云尽日飞。

谁知千里别,还作故园归。

露草侵棋局,风花上钓矶。

徒令南浦上,山水忆清辉。

(0)

赋秋水送友人之豫章

秋水碧盈盈,无波似镜平。

渚云低不渡,江月照偏明。

色映群鸥净,光涵一雁横。

望中征棹发,应过豫章城。

(0)

送医士归豫章

落叶满城隅,南归感岁徂。

海边曾种玉,市上忆悬壶。

山近烟岚薄,江寒岛屿孤。

惜无黄犊卖,从子住东湖。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