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绍兴秦烈妇二首·其一》
《挽绍兴秦烈妇二首·其一》全文
清 / 陈毓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咏罢柏舟掩卷嗟,忽闻精卫出秦家。

鸿惊塞北伤春柳,蝶梦江南带雪花。

强笑为欢全父命,返魂归榇计天涯。

料知无限不平恨,化作钱塘处处鸦。

(0)
鉴赏

这首诗《挽绍兴秦烈妇二首(其一)》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毓瑞所作,以哀悼的形式表达了对秦烈妇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首句“咏罢柏舟掩卷嗟”,诗人通过阅读关于秦烈妇的故事后,内心充满了感慨,仿佛在为她的一生而叹息。接着,“忽闻精卫出秦家”一句,以精卫填海的典故,象征秦烈妇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精卫鸟一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鸿惊塞北伤春柳,蝶梦江南带雪花”两句,分别描绘了北方和南方的景象,通过“鸿”和“蝶”的形象,以及“春柳”和“雪花”的季节性变化,表达了对秦烈妇命运的同情和对她所处环境的描绘。北方的鸿雁因春天的到来而惊飞,南方的蝴蝶则在雪花覆盖的江南梦中飞翔,两幅画面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秦烈妇生活的复杂性和悲剧色彩。

“强笑为欢全父命,返魂归榇计天涯”这两句,揭示了秦烈妇为了父亲的生命而做出的牺牲,以及她最终选择返回故乡安葬父亲的心愿。这里不仅体现了她的孝顺与深情,也反映了她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料知无限不平恨,化作钱塘处处鸦”表达了诗人对秦烈妇心中未尽之怨与遗憾的理解,认为这些情感最终化作了钱塘江畔的乌鸦,寓意着她的精神与哀思将永远伴随着这片土地,成为后人缅怀与纪念的象征。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秦烈妇事迹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同情和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作者介绍

陈毓瑞
朝代:清

字唯生,屡困场屋,大小试均不售,援例以府经历分发直隶,旋捐升知县。工于讯鞫。历充天津地方审判厅民庭庭长,检察厅检察长,江阴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民国四年保免县知事试验审查合格,仍分省直隶。历任乐亭、阜平、丰润、宁、晋等县知事。廉干有为,勤恤民隐,年六十馀卒。著有读史管见、一斋格言、一斋年谱。
猜你喜欢

乾明院观画

唐年兰若占闲坊,名画萧条半在亡。

簌簌疏篁常似雨,阴阴古屋自生凉。

入门叠鼓初催讲,唤马斜阳欲满廊。

显晦熟思真有数,万金奇迹弃颓墙。

(0)

致仕后述怀六首·其一

弹冠绍兴末,解组庆元中。

滟滪危涂过,邯郸幻境空。

闲传相牛法,醉挟斗鸡翁。

冲雨归来晚,山花满笠红。

(0)

夏日五首·其三

吴中五月暑犹微,竟日南堂坐掩扉。

绿树露香莺独语,画廊风恶燕双归。

三千界内人人错,七十年来念念非。

投老万缘俱扫尽,从今僧亦不须依。

(0)

适闽

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

未恨光阴疾驹隙,但惊世界等河沙。

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发已华。

官柳弄黄梅放白,不堪倦马又天涯。

(0)

故山四首·其一镜湖

功名莫苦怨天悭,一棹归来到死闲。

傍水无家无好竹,卷帘是处是青山。

满篮箭竹瑶簪白,压担棱梅鹤顶殷。

野兴尽时尤可乐,小江烟雨趁潮还。

(0)

客叩门多不能接往往独坐至晚戏作

贫舍久疏罗酒浆,客来不复倒衣裳。

官情已尽诗情在,世味无馀睡味长。

红练带飞穿柳去,锦熏笼暖扑帘香。

萧然自笑浑无事,渔唱声中又夕阳。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