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七赴西军》
《送陈七赴西军》全文
唐 / 孟浩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hén西jūn
táng / mènghàorán

guānfēichángzhězàiqián

jūn鸿hóngzhìcuōtuóshūjiànnián

wénbiānfēngdòngwànzhēngxiān

jīngguódāngxiànkǎihái

注释
非常者:非凡的人。
碌碌:平庸,一般。
鸿鹄:鸟名,飞得高远。
蹉跎:耽误失时。
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
书剑,指文武之事。
书剑:指文才武略。
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
烽:烽火。
古时边境有敌入侵。
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京国:京城。
何当:何时可以。
献:献功。
凯还:胜利归来。
翻译
我看到一些非凡的人,总是在眼前做些小事。
你心怀鸿鹄之志,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一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我也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能胜利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名为《送陈七赴西军》。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坚定信念与勇敢行为的赞赏。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非凡事物的关注,这些事物似乎就在眼前,充满了紧迫感和现实感。"碌碌"形容事情紧密相连,不断发生。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这里,“鸿鹄”象征高洁的志向,而“蹉跎”则意味着在艰难中求学问。诗人赞扬朋友有远大的抱负,并在困难和磨砺中坚持读书习剑,积累知识和技能。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这句描绘出朋友得知边疆战事即刻奋不顾身地奔赴前线的英勇姿态。“边烽”指的是边境上的警报,而“万里”则形容距离之远,“争先”表达了朋友渴望在这场冲锋陷阵中占有一席之地。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前往京城,为国家贡献力量,并期待有一天能带着胜利的消息返回。"何当"是询问何时能实现这一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坚定的志向和英勇行为的赞扬,以及诗人自身对参与国事、为国效力的渴望,展现了唐代士人对于国家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朝代:唐   字:浩然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生辰:689-740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猜你喜欢

题画四首·其一

岩上白云岩下泉,树阴浓罩小桥边。

虽然眼底无多景,不换王家上辋川。

(0)

游东林寺

天竺曾三到,东林始一游。

匡庐不改色,莲社已成丘。

山雨千溪涨,松风六月秋。

奇观恐难再,诗为野僧留。

(0)

过湖口

官船湖口路,匆冗不登临。

野寺悬危石,人家隔远林。

雨馀山拥翠,日落水浮金。

爱此未能去,停桡付短吟。

(0)

江行杂咏十首·其十

频年走畏涂,轮蹄带倾覆。

白首好归休,何必恋爵禄。

(0)

三洲岩

穹窿岩洞久幽栖,此日登临曙色辉。

群从总陪天上客,新诗不让古人题。

(0)

攻大藤峡

古树浓阴袅翠藤,石藤谁道险难登。

健儿劲旅能飞渡,且到楼山十二层。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