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若有我,我何能度脱。
众生若无我,已死应不活。
众生不了此,便听佛与夺。
我无我不二,四天王献钵。
众生若有我,我何能度脱。
众生若无我,已死应不活。
众生不了此,便听佛与夺。
我无我不二,四天王献钵。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佛学思想与个人情怀的交织。首句“众生若有我,我何能度脱”表达了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众生的关切,强调了“我”与“众生”的密不可分,暗示了作者对于救赎世人的愿望与困境的认识。
接着,“众生若无我,已死应不活”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关系,如果没有个体的存在,整个世界将失去生命力,这里的“死”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消亡,更是精神和情感上的荒凉。
第三句“我无我不二,四天王献钵”显示出作者对佛教中“无我”思想的理解,以及对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之敬仰。这里,“献钵”可能象征着一种精神层面的供养或是求索。
最后两句“众生不了此,便听佛与夺”则是对前述思想的总结,表达了一种对于众生的悲悯和对佛法的依赖,意味着在无法解决众生痛苦时,只能归于佛教的智慧寻求解脱。
整首诗通过深入人心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情怀,展现了作者对于救世济人的宏伟理想与个体生命价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