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门外古昭庆,取便寻幽过野堤。
僧不参禅脩净业,佛无定相示全提。
法林自是忘忧所,精舍堪称小隐栖。
而我民艰常满目,岂能耽静对阇黎。
钱塘门外古昭庆,取便寻幽过野堤。
僧不参禅脩净业,佛无定相示全提。
法林自是忘忧所,精舍堪称小隐栖。
而我民艰常满目,岂能耽静对阇黎。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门外的昭庆寺,诗人借此机会探寻宁静的野外之路,经过那片野堤。他观察到僧人们并未专注于传统的参禅修行,而是以清净之心从事佛法事业,佛像虽无固定形态,却寓意着佛法的普遍教诲。寺中的法林成为人们忘却忧虑的去处,而精舍则像是一个小巧的隐居之所。
然而,诗人心系民生疾苦,满目皆是艰难,他感叹自己无法沉浸在这样的宁静中,只能与寺庙里的僧人(阇黎)相对,心中充满忧虑和责任感。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内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