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山中豪,寸管入时操。
几微见锋锐,可敌古铅刀。
江人有妙悟,匪直取价高。
坡公诧葛吴,蔡澡朱所褒。
迩来浙西冯,声实相朋曹。
小技足名世,屠龙宁自劳。
束缚山中豪,寸管入时操。
几微见锋锐,可敌古铅刀。
江人有妙悟,匪直取价高。
坡公诧葛吴,蔡澡朱所褒。
迩来浙西冯,声实相朋曹。
小技足名世,屠龙宁自劳。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吴澄所作,名为《代柬曾小轩谢冯笔蜡纸之贶》。吴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文具的赞美与欣赏,同时也蕴含了对才华与名声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束缚山中豪”,形象地描绘出文人墨客在山林间挥毫泼墨的情景,仿佛他们如同山中的豪杰,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接着,“寸管入时操”则点明了笔作为创作工具的重要性,它虽小却能引领潮流,展现作者的锋芒与锐气。
“几微见锋锐,可敌古铅刀”一句,将笔比作锋利的刀刃,即使细微之处也能展现出其锐利与力量,甚至可以媲美古代的铅刀,强调了笔在创作中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
“江人有妙悟,匪直取价高”则指出,真正的艺术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更在于创作者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接下来,“坡公诧葛吴,蔡澡朱所褒”引用历史典故,通过赞扬苏轼、葛洪、吴澄、蔡襄、朱熹等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进一步强调了才华与名声的重要性。
最后,“迩来浙西冯,声实相朋曹。小技足名世,屠龙宁自劳”表达了对近来浙西冯氏所赠笔蜡纸的高度评价。这里不仅赞赏了冯氏文具的品质,也暗含了对技艺与名声之间关系的思考:即便是小小的技艺,只要精妙绝伦,也能名满天下;而那些看似宏大的追求,如“屠龙”,如果过于劳心劳力而忽视了实际效果,或许反而不如专注于自身技艺的提升更为重要。
整首诗通过对比、引用和象征的手法,既赞美了文具的价值,也探讨了才华、名声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马蹄连早暮,车尘细如雾。
谁知此路边,高阁下风驭。
颇传秋月夕,语笑联杖屦。
始知僊与人,混迹无异处。
我来想鸾鹤,稽首祈一顾。
飞僊不可见,惟与白云遇;白云如有情,傍我栏角住。
借问何山来?
云惊却飞去。
邻鸡已三号,残烛无一寸。
参差发行橐,迢递望前顿。
满靴霜若雪,破面风抵刃。
敢辞行路难,渐喜京邑近。
少年奉朝请,亲见尧授舜。
飘然如脱叶,蹭蹬垂七闰。
风埃暗征袍,岁月集衰鬓。
余生迫归休,周行愧英俊。
鹤鸣山空无鹤来,青霞嶂深天壁开。
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
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
幽禽飞鸣报客至,奇树璀璨知谁栽。
花藤怪蔓白昼暗,奔猿落狖无时哀。
路穷尚蹑一千级,忽见密竹藏楼台。
共言神僧昔住此,至今光景如天台。
搘筇负笠出复没,喜动妇人惊提孩。
高人何至作狡狯,无乃翫世聊相诙。
不然学道穷实际,讵舍正大崇奇儒林丈人学擅世,余事尚压蔡与崔。
名山未死可再到,此士一失难重陪。
赞府摘山事如织,摆拨领客何奇哉!
境幽神怆不可住,归倩玉手传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