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凉风高,秋意饶庭砌。
江南山水秀,钟此数丛桂。
亭亭苍虬蟠,磊磊栗玉缀。
薰染风露香,摆脱脂粉媚。
芙蓉已无秋,篱菊极羞愧。
幽芳蕙百亩,香味亦琐细。
孰知标格奇,自取造物忌。
狂风挟怪雨,族灭无噍类。
才怜金作屋,俄惊粟布地。
姿容就枯槁,气骨尚奇异。
如彼死诸葛,凛凛有生意。
试炷博山火,来参烟一燧。
小山凉风高,秋意饶庭砌。
江南山水秀,钟此数丛桂。
亭亭苍虬蟠,磊磊栗玉缀。
薰染风露香,摆脱脂粉媚。
芙蓉已无秋,篱菊极羞愧。
幽芳蕙百亩,香味亦琐细。
孰知标格奇,自取造物忌。
狂风挟怪雨,族灭无噍类。
才怜金作屋,俄惊粟布地。
姿容就枯槁,气骨尚奇异。
如彼死诸葛,凛凛有生意。
试炷博山火,来参烟一燧。
这首宋代诗人罗与之所作的诗《桂花烂熳一夕败于风雨呼僮扫落英以供香事戏作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庭院中桂花遭遇风雨摧残的景象。诗的前四句“小山凉风高,秋意饶庭砌。江南山水秀,钟此数丛桂”,写出了秋风渐起,凉意袭人,满庭的桂花在江南清丽的山水映衬下显得尤为娇艳。接下来,“亭亭苍虬蟠,磊磊栗玉缀”形容桂花树形态挺拔,花朵如玉般晶莹。
然而,好景不长,“薰染风露香,摆脱脂粉媚”暗示了桂花的芬芳被风雨侵扰,失去了脂粉般的华丽。随后,“芙蓉已无秋,篱菊极羞愧”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秋花凋零的惋惜,桂花的香气和姿态胜过芙蓉和篱菊。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桂花的命运转折,“狂风挟怪雨,族灭无噍类”形象地描述了风雨的无情,桂花几乎被彻底摧毁。接着,“才怜金作屋,俄惊粟布地”运用比喻,表达对桂花虽曾繁华一时,却瞬间衰败为尘土的感慨。
最后两句“姿容就枯槁,气骨尚奇异。如彼死诸葛,凛凛有生意”以诸葛亮的典故,赞美桂花虽枯萎但仍具有一种坚韧的生命力,仿佛仍有生气。诗人点燃博山香炉,以烟雾象征桂花的精神,寓示即使面临困境,其品格犹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花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