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花怜我秋来瘦。故把清光都黝。
修书为问郎知否。照人青眼,有前无后。
花下常蓬首。陈官旧样鸳鸯纽。曾铺下、色空心咒。
鱼腹而今须再剖。临鸾一拂,烟鬟香溜。
风月才依旧。
菱花怜我秋来瘦。故把清光都黝。
修书为问郎知否。照人青眼,有前无后。
花下常蓬首。陈官旧样鸳鸯纽。曾铺下、色空心咒。
鱼腹而今须再剖。临鸾一拂,烟鬟香溜。
风月才依旧。
这首《青玉案·索镜》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诗中以菱花(镜子)自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与自我反思。
“菱花怜我秋来瘦”,菱花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孤独与憔悴,这句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菱花以情感,表现了诗人面对岁月流转、时光消逝的感慨。
“故把清光都黝”,镜子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暗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沧桑。通过镜子的改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的无奈和哀愁。
“修书为问郎知否”,诗人通过写信的方式向远方的爱人询问,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期待。这里的“郎”既可指具体的爱人,也可泛指一切值得思念的人或事物,体现了诗人情感的细腻与丰富。
“照人青眼,有前无后”,诗人希望爱人能像青眼一样,给予自己温暖与关注,同时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花下常蓬首”,在花丛下,诗人常常显得蓬头垢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不被重视的感觉。
“陈官旧样鸳鸯纽”,这里使用了鸳鸯纽的典故,象征着曾经的美好回忆和对稳定和谐生活的向往。然而,“曾铺下、色空心咒”,表示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成为了过去,留下的只是空洞的回忆和内心的痛苦。
“鱼腹而今须再剖”,借用剖开鱼腹的比喻,暗示诗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新的希望与可能。
“临鸾一拂,烟鬟香溜”,诗人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发髻,这一动作充满了仪式感,象征着对自我形象的重视与对未来的憧憬。同时,“风月才依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活不变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通过镜子这一意象,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爱情、自我反思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复杂,是董以宁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也占楼居福。借清幽、卢家堂畔,香巢小筑。
翠剪红襟多点染,毛羽不堪谐俗。
总一例、东风拘束。
九陌尘高春渐老,蹴飞花、惯向琼筵落。
妨新睡,避银烛。喃喃若个知心曲。
最思量、旧时烟雨,几番栖宿。
莫入乌衣门巷里,回首易添枨触。
终输与、疏篱茅屋。
结伴差池随上下,傍春城、消受阴阴绿。
帘捲未,一钩玉。
吾祖从靖难,功成受虎符。
镇越佐五朝,将星东南殂。
先皇为悼惜,赐葬兹山隅。
屡谕藩臣祭,碑版耀西湖。
云仍锡带砺,百世卫姑苏。
邈矣七叶孙,赋性一何愚。
不能挽强弩,但欲事操觚。
历官已廿载,落魄俨腐儒。
同侪贝锦张,亲戚从揶揄。
何令彼谮人,猴冠而当涂。
不望印累累,其如锥也无。
仅存三寸舌,终愧七尺躯。
偶来此行役,聊复荐萍芜。
石人衣薜荔,宿草莽故墟。
抚膺一长恸,洒泪柏为枯。
悲风起夕阳,愁杀夜啼乌。
织锦置新机,当窗取石支。
今日织一丝,明日织一丝。
离居日閒閒,何为织迟迟。
良人隶材官,贾勇能搴旗。
微功上幕府,拜爵及春时。
春时好衣锦,此锦正相宜。
金紫色照耀,麒麟光陆离。
看君身上服,称妾心中期。
看一角高楼红晕。望断遥天,画栏偷凭。
柳外长虹,艳魂早已化秋冷。落花三径。
吹不去春风影。万古此茫茫,算多少英华消尽。
重认。已孤村不见,只见远山明净。
几番雨过,又小小新蟾相映。
最愁是、一纤匆匆,共荒渡、片帆刚趁。
正鸦背归来,馀恨人间犹剩。
横塘度单舸,五湖净如缟。
山障疑无路,花曲潜通岛。
主人垫角巾,有类郭有道。
檐间下尘榻,盘中剥新枣。
夕照去庭柯,片月流青昊。
千仞览德辉,昭回振远抱。
尊酒不及乱,玄言自论讨。
道以沉寂超,人与烟霞老。
置我丘壑间,宛然似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