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底插枝红蓼花,归来星月挂枯槎。
老妻问得有鲈鳜,不怪夜深才到家。
鬓底插枝红蓼花,归来星月挂枯槎。
老妻问得有鲈鳜,不怪夜深才到家。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渔歌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渔家生活画面。首句“鬓底插枝红蓼花”,写渔夫归来时鬓发间插着鲜艳的红蓼花,这可能是渔夫在劳作之余采集的野花,增添了几分生活的色彩和乐趣。
次句“归来星月挂枯槎”,通过“星月挂”和“枯槎”形象地刻画出深夜归家的情景,暗示了渔夫劳作时间之长,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这里的“枯槎”可能是指破旧的木筏,也暗含了渔夫生活的简朴。
后两句“老妻问得有鲈鳜,不怪夜深才到家”,写渔夫的妻子关心丈夫的收获,询问是否有鲈鱼或鳜鱼,表达了夫妻间的深厚感情。她并不责怪丈夫夜深才回家,显示出对渔夫辛勤劳作的理解和支持。
整首诗以日常生活细节入诗,展现了渔夫平凡而充实的生活,以及家庭和睦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性温暖的赞美。
冥冥稻花雨,漠漠野云秋。
飒响悲黄落,丝飞乱白头。
乍于灯下细,偏傍枕边稠。
累月宁苏旱,愆时却送愁。
湿萤仍草莽,迷鹤独林丘。
天地非无为,江湖可散忧。
积阴霾御气,深淖阻宸游。
忍冻吾庐足,啼饥比屋侔。
自非原宪病,谁是子桑俦。
颇忆钓鱼伴,孤吟蘅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