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河水决》
《河水决》全文
清 / 汪懋麟   形式: 古风

黄河冲决淮河荡,白马湖中千尺浪。

淮阳城郭云气中,远近田庐水光上。

人行九陌皆流水,螺蚌纷纷满城市。

筑岸防堤急索夫,里中徭役齐追呼。

富家出钱贫出力,触热忍饥不得食。

十日筑成五尺土,明日崩开十丈五。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决堤后对淮河流域造成的巨大破坏与混乱景象。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洪水肆虐的场景,从自然景观到社会生活,再到人力物力的投入,全面展现了灾难的严重性。

首句“黄河冲决淮河荡”,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决堤后,水流直冲淮河,引发巨大洪水的壮观景象。接着,“白马湖中千尺浪”进一步强调了洪水之猛,波涛汹涌,如同千尺巨浪在白马湖中翻滚。

“淮阳城郭云气中,远近田庐水光上”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洪水带来的阴霾与破坏与原本的宁静和谐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洪水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侵袭。

“人行九陌皆流水,螺蚌纷纷满城市”描绘了洪水淹没道路,城市中到处是螺蚌等生物,暗示了洪水不仅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影响了自然生态。

“筑岸防堤急索夫,里中徭役齐追呼”揭示了面对灾难,人们不得不紧急动员,进行防洪筑堤的工作,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团结与努力。

“富家出钱贫出力,触热忍饥不得食”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抗洪救灾中的不同表现,富人出钱,穷人出力,共同面对困难,体现了社会的互助精神。

最后,“十日筑成五尺土,明日崩开十丈五”总结了抗洪工作的艰难与成效,虽然短时间内筑起了防洪堤坝,但洪水依然在次日再次泛滥,凸显了抗洪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整首诗通过对洪水灾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坚韧不拔,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汪懋麟

汪懋麟
朝代:清   号:蛟门   籍贯:江苏江都

汪懋麟[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号蛟门,江苏江都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猜你喜欢

次韵赠刘正将

读子风林集,怀吾里塾时。

道途今老大,人事几推移。

宫省知名久,君王识面迟。

柳亭寒气入,谁赏玉台诗。

(0)

次韵陶节推问疾

酒病诗狂失已多,之人未弃肯来过。

悔将虫篆疲锼刻,旋讲熊经学按摩。

容我力湔卢骆体,与君同赴闵颜科。

瑶琴一曲春风里,思绕龙门看洛河。

(0)

次韵送刘左史去国

手把东溪处士书,攲眠湖上小僧庐。

生憎人作侍臣看,自喜身今客子如。

去国祗堪千古重,看囊那得一钱馀。

二年两过刘郎洑,应为家林又少除。

(0)

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四首·其一

柴门密掩但如孙,白榻高悬偶似陈。

皮骨久将梅共瘦,鬓毛难与柳争新。

却思二十三年上,曾醉千岩万壑滨。

蘋月蓼风如昨日,尧天依旧满怀春。

(0)

次韵张直阁水仙花二首·其二

贝阙珠宫日月长,青鸾白凤恣翱翔。

试烦钟子传琴操,莫向田郎问国香。

风里翠鬟慵整顿,月中幽恨自凄凉。

鸥波万顷情何限,未羡春花占洛阳。

(0)

再次前韵唁南湖放莺燕

谁向南湖赋白头,西风团扇有新愁。

归巢海燕无多日,出谷暖莺何处游。

文杏梁边泥尚湿,绿杨堤畔水长流。

有情莫扫园中路,舞影歌尘处处留。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