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踪迹,正殢花慵酒。客里闲情恁拖逗。
记黄昏、门巷三月初三,刚恰似、杨柳藏鸦时候。
销魂谁见得。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
人定翠帱香,小枕单衫,偏称得、个侬消瘦。
听帘外、东风又三更,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
春来踪迹,正殢花慵酒。客里闲情恁拖逗。
记黄昏、门巷三月初三,刚恰似、杨柳藏鸦时候。
销魂谁见得。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
人定翠帱香,小枕单衫,偏称得、个侬消瘦。
听帘外、东风又三更,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
这首《洞仙歌》是清代词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春日里的细腻情感与景致。词中以“春来踪迹,正殢花慵酒”开篇,点明了春天的到来,花儿醉人,酒也让人懒散,营造出一种慵懒而迷人的氛围。接下来,“客里闲情恁拖逗”,道出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闲适之情,黄昏时分,门巷间仿佛重现了三月三日的景象,杨柳掩映,鸦雀低飞,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
“销魂谁见得。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描述女子卸下罗襦,烛光摇曳,金钗滑落的场景,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柔情与哀愁,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私密与难以言表。接着,“人定翠帱香,小枕单衫,偏称得、个侬消瘦。”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女子的孤寂,单薄的衣衫衬托出她的消瘦,更添了几分凄美。
最后,“听帘外、东风又三更,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珍惜,希望能在春风中与心爱之人相伴一整个春天,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整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春日里独特的韵味和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长乐凝和婺彩光,侍臣沾贶圣恩长。
璆琳内苑开银瓮,云锦天机隐御香。
鸟迹呈书仙算永,龙文纪瑞宝符黄。
朝来碧落箫《韶》度,内殿亲称万寿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