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蒸栗》
《蒸栗》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风霜开栗皱,孕此赪虬卵。

嘉哉古所贽,饤饾入笾匴。

累累紫腰菱,烂烂火蚕茧。

甘腴能疗病,炎帝所编纂。

幽人夜读书,坐对铜檠短。

飕飕石鼎沸,焰焰地炉暖。

式将瓦甑炊,剖壳黄玉软。

乘饥进五六,腹已果然满。

吾尝位将相,日食万钱馔。

荒山啖芋栗,自胜太官脔。

乃知一饱馀,万品徒过眼。

聊持荐杯酒,不假玻瓈碗。

忧慨不成眠,夜寒空展转。

(0)
鉴赏

这首诗《蒸栗》由宋代诗人李纲创作,通过对蒸煮栗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食物之美的独特品味。

首先,诗中以“风霜开栗皱,孕此赪虬卵”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栗子在自然界的生长过程,形象地比喻为“赪虬卵”,既表现了栗子的形态特点,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与丰富。接着,“嘉哉古所贽,饤饾入笾匴”两句,赞美了栗子作为古代祭祀之物的珍贵,同时将其与祭祀仪式中的器皿相联系,增添了文化的底蕴。

随后,诗人通过“累累紫腰菱,烂烂火蚕茧”进一步描绘了蒸煮前栗子的诱人外观,紫腰菱形容了栗子的色泽,火蚕茧则形象地描述了其饱满的状态,营造了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甘腴能疗病,炎帝所编纂”两句,不仅赞美了栗子的美味,还提及了其药用价值,体现了古人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接下来,“幽人夜读书,坐对铜檠短。飕飕石鼎沸,焰焰地炉暖”描绘了诗人夜晚读书时的情景,通过与栗子的关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生活氛围。

“式将瓦甑炊,剖壳黄玉软”则具体描述了蒸栗的过程,瓦甑炊代表了传统的烹饪方式,剖壳后的栗子如同黄玉般柔软,再次强调了其美味。

“乘饥进五六,腹已果然满”表达了诗人品尝后满足的感受,虽然只是简单的一餐,却足以令人心满意足。最后,“吾尝位将相,日食万钱馔。荒山啖芋栗,自胜太官脔”通过对比自己的昔日奢华生活与如今的简朴饮食,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乃知一饱馀,万品徒过眼。聊持荐杯酒,不假玻瓈碗”则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即使在物质丰富的时代,真正的满足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对生活细节的品味。

“忧慨不成眠,夜寒空展转”收尾处,诗人因思考过多而难以入眠,夜寒中辗转反侧,体现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深思熟虑。

综上所述,《蒸栗》不仅是一首描写食物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对食物之美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兰亭卷

字体纷纷变若云,后人惟睹永和文。

昭陵一刻谁能学,尽道吴兴似右军。

(0)

东皋杂兴·其八

范蠡功成爱五湖,空烟犹想晓篷孤。

从知乌喙难同乐,不待君王赐属镂。

(0)

学诗

教本闺门始后妃,经宏纬密烂生辉。

辞情感物多微婉,祭享登歌盛发挥。

古韵自谐何用协,序文有受未全非。

考亭理趣明如日,独此时时与愿违。

(0)

三月三十日费安中山长告别走赋六首·其五述怀

我本江东一布衣,十年较艺到京畿。

欲从彭泽寻归路,且学严陵坐钓矶。

山月度墙窥冷榻,海潮带雨过晨扉。

天台客至因留话,一笑挥杯兴欲飞。

(0)

送李好古赴西台御史

天花剪玉澡英姿,绿萼梅招梦里诗。

百二山河劳跋涉,九重耳目寄询咨。

锦袍召对金銮殿,宝墨留题太液池。

正值长安花满路,青骢腾踏辔如丝。

(0)

浣溪沙

袅袅西风吹草黄,疏疏零雨泫花妆。

惊寒鹦鹉唤人忙。

雁影两行冲月落,虫声一部和更长。

博山烟冷思茫茫。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