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青挑菜共嬉游,不识风前月下羞。
落日缓歌携手去,新声争信锦缠头。
蹋青挑菜共嬉游,不识风前月下羞。
落日缓歌携手去,新声争信锦缠头。
这首诗描绘了金末元初时期的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在春日里踏青、挑菜、嬉戏的欢乐画面。诗中“不识风前月下羞”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风月赋予了情感色彩,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美好春光中的自在与愉悦。
“落日缓歌携手去”,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人们手牵手缓步而行,歌声悠扬的画面,充满了温馨与和谐。这不仅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惬意,也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
“新声争信锦缠头”,则通过描述新曲的流行,以及人们争相欣赏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活跃与繁荣。这里的“新声”不仅指音乐的新颖,也象征着时代的新气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和描绘,展现了金末元初时期社会风貌的一个侧面,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间温情的颂扬,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玉光阁上,凭阑处、下有蜿蜒神物。
窈窕洞天烟雾里,深锁千岩万壁。
鸟埭云间,龙渊石峭,虬峡涛翻雪。
山人占断,江左地灵人杰。
凌虚台倚清冥,碧树沧洲,高兴时时发。
极目斜阳飞鸟外,杳雾断霞明灭。
缥缈亭边,回阳洞口,长笑披玄发。
玉梁倒影,古潭冷浸秋月。
宝墨楼前,赐麟堂上,一别三年。
喜学有师承,文章丕变,士多矜式,礼义相先。
振起儒风,激昂晚进,洙泗门墙得正传。
共道是,有苏公条教,白日青天。蹇予谢政归田。
正欲访、匡庐五老烟。
奈白鹿洞中,难留地主,紫薇花下,忽送神仙。
便省东齐,旧游西晋,一点文星入紫躔。
重分守,记华堂丹桂,绿酒歌筵。
晓雾空鲙,两峰暗,灌丛烟涨。
伤暮景,我心惴惴,忧以恙。
老泪偷弹红袖侧,故人自在青霄上。
记当年残腊一杯羹,殷勤饷。慈仁寺,青衫漾。
兴诚院,瑶华唱。有栾州肥鲫,易州清酿。
门对西山教柱笏,人辞东观惟留杖。
愧孤臣编选本无长,恭陈状。
谁踞词坛,天下健者,独有董公。
曾北上燕台,东游越峤,南寻隋苑,西问秦宫。
慷慨悲歌,滑稽笑骂,左把刀钩右酒钟。
挥毫罢,令雪儿起舞,唱彻回风。君才十倍吴蒙。
更林下夫人兴致同。
看绿绮低弹,风吹鬓影,青蛾淡扫,月上眉峰。
放棹探梅,拥炉煨芋,乐事相于闺阁中。
还索取,将红桥锦字,好配林鸿。
一般明月夜。最春园花里,秋山林下。
玉阶如水,枕簟也消夏。三冬都告罢。
殿额广寒高挂。
顾影无人,只天边青女,相伴素娥寡。
我独徘徊旅舍。梦想游仙,飘渺阆风野。
冰丸一颗,品色冷相射。御风疑羽化。
何须歌舞台榭。
但买春醪,呼酒徒痛饮,编作客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