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述怀呈十七家叔·其一》
《述怀呈十七家叔·其一》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古风

儿时学道逃悲欢,只今未免忧饥寒。

浮生万事蚁旋磨,冷官十年鱼上竿。

竹林步兵亦忍辱,长安闭门出无仆。

门前故人拥庐儿,政坐向来甘碌碌。

公不见古人有待良不多,利名溺人甚风波。

垂露成帏仲长统,明月为烛张志和。

尘中别多会日少,世事欲谈何可了。

胸中万卷已无用,劝公留眼送飞鸟。

两翁观光今几时,赋归有约时已稽。

未暇藏身北山北,且须觅地西枝西。

愿从我翁归洗耳,不用妓女污山水。

肩舆亦莫要仆夫,自有门生与儿子。

(0)
翻译
年幼时学习道义,避开世间悲欢,如今仍难免忧虑温饱。
短暂人生如蚂蚁在磨盘上打转,做个小官十年,如同鱼儿上钩般辛苦。
连竹林中的步兵都忍受屈辱,我在长安闭门不出,无人陪伴。
门前的老朋友围着炉火,我却甘于平淡无为。
您没看到古人等待机会并不多,名利如同狂风巨浪,让人深陷其中。
像仲长统那样,即使生活清贫,也以露水为帷幕,明月为烛光。
人世间离别多,相聚少,世事纷繁,难以言尽。
心中虽有万卷书,如今却无处施展,劝您静观飞鸟,享受简单生活。
两位老者游览何时已,归隐之约却迟迟未兑现。
还没来得及隐居北山,先找寻西边的土地安身。
愿随我父亲归隐,不带妓女污染山水。
出行不必带仆人,自有门生和儿子照顾。
注释
儿时:年幼时。
悲欢:世间喜怒哀乐。
忧饥寒:忧虑温饱。
浮生:短暂人生。
蚁旋磨:像蚂蚁在磨盘上打转。
冷官:小官。
鱼上竿:像鱼儿上钩。
忍辱:忍受屈辱。
闭门:闭门不出。
故人:老朋友。
甘碌碌:甘于平淡。
古人:古代贤人。
待良不多:等待机会难得。
垂露:露水。
仲长统:历史人物。
尘中:人世间。
世事:世间之事。
无用:无法施展。
飞鸟:自然之景。
观光:游览。
赋归:归隐。
北山:隐居之地。
西枝:西边的土地。
洗耳:洗去尘俗。
妓女:妓女。
肩舆:轿子。
仆夫:仆人。
门生:弟子。
儿子:亲生儿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述怀呈十七家叔(其一)》,通过自述早年求道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浮沉、仕途坎坷的感慨。诗人以"儿时学道逃悲欢"起笔,暗示了对世俗欢乐与悲伤的超脱追求,但现实中的"忧饥寒"却难以避免,反映出人生的无奈。"浮生万事蚁旋磨"和"冷官十年鱼上竿"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生涯的艰辛与无常,如同蚂蚁在磨盘上旋转,鱼儿试图跃上竹竿。

诗人引用古人如仲长统、张志和的例子,表达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它们像风波一样让人深陷其中。他感叹"尘中别多会日少",世事纷扰,难以言尽,而自己的才学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只能寄情于自然,"劝公留眼送飞鸟",希望叔叟能看淡世事,享受简单生活。

最后,诗人提出与叔父一同归隐的愿望,远离尘嚣,过清静的生活,甚至不需要仆从,只需门生和儿子相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陈与义在动荡时局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反思。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玩庭前风竹戏书

㛹娟细竹玉玲珑,袅袅纤腰不耐风。

谁遣楚宫如意舞,婆娑对酒日西东。

(0)

次韵答张当轩节判·其二

一枝春色自应怜,羞向东风斗媚妍。

可恨少陵寥落久,无人驱马过寒川。

(0)

对菊小饮

小径黄花艳艳开,晚风时有异香来。

长杨红粉知多少,争似年年照酒杯。

(0)

九日集饮边乐亭工所二首·其二

燕山风物向高秋,税驾尘机合暂游。

寒日晚篱黄欲破,淡烟晴野绿初休。

官衙窃禄惭金阙,人事伤怀到玉瓯。

山水幽閒何日遂,蓬瀛回首浪生愁。

(0)

京邸清明

遥忆芳菲故里春,长安怜作一羁人。

松楸望断青山外,花鸟清孤沧海滨。

黄雾楼台相识尽,玉壶醽醁为谁斟。

寂寥独倚东风醉,帘幕黄昏燕子新。

(0)

辛酉寒食同春泉兄小饮

暝扫春云宴小堂,孤城海月正苍苍。

清风拂夜侵帘冷,红雨飘烟入户香。

人静竹窗犹共语,酒酣花萼好同床。

良宵且莫抛春梦,曾向寒原听白杨。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