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
《山中》全文
唐 / 李咸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一簇烟霞荣辱外,秋山留得傍檐楹。

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世上路岐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

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

(0)
翻译
远离尘世的荣辱,在这秋山中我独享宁静。
清晨的钟声和傍晚的鼓声不再入耳,只有明月孤云陪伴着我。
世间的道路曲折复杂,我却在水边披蓑戴笠过一生。
回想阮籍当年的心境,他并非因困厄而哭泣名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充满了对自然之美与人生平淡态度的赞美。"一簇烟霞荣辱外"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景象,诗人似乎在高处眺望,远离尘嚣。

"秋山留得傍檐楹"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秋日的山色与古木交织,给人以静谧而深邃的感觉。这里的“留得”表明诗人对于这份宁静的珍视。

接下来的"朝钟暮鼓不到耳"显示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脱,身处山中,远离尘世的纷扰,连寺庙中的晨钟暮鼓声都无法打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守护。

"明月孤云长挂情"则是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诗人在山中,对着皎洁的月亮和飘渺的云朵,心中充满了深情。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

"世上路岐何缭绕"一句,则是诗人对于尘世繁华与纷争的感慨。山中之所以宁静,是因为远离了那复杂纠葛的人间道路。

"水边蓑笠称平生"则表明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珍爱。在水边,用蓑笠遮面,过着平淡而简单的生活,这是诗人对于“平生”的一种定义和向往。

最后两句"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隐逸理想的一种理解与共鸣。这里的“寻思”是对过去的回望,“阮籍当时意”则指的是古代隐逸之士阮籍,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最后一句则是在反问,难道不是因为世路艰辛而不得不流泪吗?这里的“途穷泣利名”暗含了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质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山中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追求心灵宁静和内在自由的理想。

作者介绍
李咸用

李咸用
朝代:唐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猜你喜欢

宿九峰次早黄八哥载酒来

鹧鸪鸣山翠,松日行晓光。

一庵远市廛,自惜宜自藏。

瑟瑟闻人迹,熙熙见壶觞。

老境为献酬,笔到诗成章。

(0)

赠李孟达审计

敬亭不可见,得见敬亭人。

寂寂红尘里,长安风日春。

人生易为感,华发倏已新。

从容一抚几,图书正横陈。

臭味有美恶,风俗多浇淳。

飘然湖海身,欲去还逡巡。

(0)

送敬之

一笑招真岩,屈指如昨日。

梅雨打溪船,回路顿萧瑟。

岂知数载后,相逢仕涂出。

复是暮春时,薰风转吕律。

武夷山甚高,千丈耸崷嵂。

昧者信谁知,见者多自失。

名父难为子,世论莫深诘。

要使学力健,用则定爵秩。

我亦理征帆,相将坐林密。

先乃送君归,斑衣入堂室。

从容奉亲欢,岂但文度膝。

(0)

东山看梅

腊近山放梅,霜馀竹支径。

坡陀斜日晚,葱茜孤烟暝。

人行兴将阑,鸟语栖未定。

更踏野桥归,风回满清听。

(0)

十五日斋素

清晨却荤茹,茗事煎胡麻。

岂无素心人,洁斋避风沙。

月已秋气中,能来我山家。

凉襟何待吹,宴坐且勿哗。

(0)

夜霜窗户肃然严冷

行都镇东南,衣冠萃轩盖。

文书漫穰穰,人物当蔼蔼。

痴或不知止,隘即莫可奈。

江山何清空,天地本正大。

四更霜气重,肃若起深籁。乃信埃?中,此景终不害。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