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潦雨排闷二首·其二》
《潦雨排闷二首·其二》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宿雨涨溪流,江南四月秋。

市无粮得粜,田有麦难收。

官况全然冷,民饥绝可忧。

沙鸥应笑我,何日放归舟。

(0)
注释
宿雨:连夜的雨水。
涨:上涨。
溪流:小溪流水。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四月秋:四月的秋季气候。
市:城市。
粮:粮食。
得粜:能够出售。
田:农田。
麦:小麦。
难收:难以收割。
官况:官府的状况。
全然:完全。
冷:冷清。
民饥:百姓饥饿。
绝可忧:非常令人担忧。
沙鸥:沙滩上的鸥鸟。
应笑我:可能会嘲笑我。
何日:何时。
放归舟:放船回家。
翻译
连夜的雨水使溪流水位上涨,江南的四月却似秋天般凉意袭人。
城里没有粮食出售,农田里的麦子又难以收割。
官府的情况极其冷清,百姓饥饿的程度令人忧虑。
沙鸥可能会嘲笑我,什么时候才能乘船回归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与饥荒之下的江南景象的诗。开篇两句“宿雨涨溪流,江南四月秋”,通过对连绵细雨和溪水暴涨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瑟且带有某种预兆的氛围。四月本应是春意盎然之时,但诗人却感受到了一丝秋意,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寓含了对乱世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市无粮得粜,田有麦难收”则直指当时社会问题——粮食短缺与农作物无法顺利收成。这反映出战争或自然灾害导致的生产困境和民生疾苦。粮价上涨(粜),而田间的麦子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如期收获,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脆弱。

“官况全然冷,民饥绝可忧”两句则是对统治阶级和民众生存状况的尖锐批评。官员们对民间疾苦漠不关心(全然冷),而百姓却陷入极度饥饿之中,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社会矛盾和统治者的无能。

最后两句“沙鸥应笑我,何日放归舟”则是诗人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方式。沙鸥(一种水鸟)在这里成为了诗人内心的映射,它似乎在嘲笑诗人的遭遇。而诗人自己也在询问何时能够摆脱这些苦难,乘舟归去,这里的“归舟”不仅是物理上的返回,更有精神上寻求自由和安宁的心路历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困境和忧虑的时代面貌。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雪霁登龙潭驿楼

飞楼百尺倚青冥,与客凭阑雪已晴。

山绕华阳银作树,云开铁瓮玉为城。

寒禽向日浑无语,暗谷流泉觉有声。

一舸明朝又西去,还陪鹓鹭入蓬瀛。

(0)

题黄葵花

玉颜憔悴鬓鬅松,自有倾阳一段忠。

来向野人庭院里,道家妆扮立薰风。

(0)

寄徐德器·其二

君居鄂渚我秦淮,每辱鱼笺慰客怀。

何日相逢重握手,山南山北试青鞋。

(0)

送朱生回广陵

路出金陵向广陵,北风吹鬓晓寒增。

江山自惯供吟眺,鸥鹭何曾管废兴。

汀畔系舟红叶树,水边归寺白头僧。

到家未欲歌招隐,应待虞廷玉帛徵。

(0)

赠高季迪幼女定儿

红衣穿小与身宜,对镜娇痴学画眉。

怜爱莫教看作女,慰人犹胜似无儿。

(0)

婕妤怨

释罪犹能得赐金,弃捐诚不是君心。

重来莫负秋风扇,若在昭阳怨更深。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