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
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
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
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
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
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
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
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
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
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
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
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
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
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
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
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进于秋水之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民生的关怀。诗中“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秋天河水与晨雾交织的画面,展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这几句流露出诗人旅途中的平静与满足,也透露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欣赏。这种平淡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与不舍,通过对比自己与家乡亲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亲人和故土深深的情感牵挂。
接着,“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几句中,诗人以“守土臣”的角色自居,表现出其对待遇之地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民生的关心。这不仅是诗人的情感流露,更是其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的体现。
最后,“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规划,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既是个人生命历程的思考,也是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以深情和智慧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唐代文人对于生活、家国以及个人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