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汝一杯酒,还我有情天。
大江东去谁唱,莫忆赤乌年。
终古明珠一颗,一任东西南北,侧面看成全。
谁写广寒照,人在桂丛间。月中坐,宁不胜,雨中眠。
百年通算,何止千二百回圆。
满地疏疏花影,不似小楼昨夜,吹彻玉笙寒。
花与月双美,掩映竹便娟。
酹汝一杯酒,还我有情天。
大江东去谁唱,莫忆赤乌年。
终古明珠一颗,一任东西南北,侧面看成全。
谁写广寒照,人在桂丛间。月中坐,宁不胜,雨中眠。
百年通算,何止千二百回圆。
满地疏疏花影,不似小楼昨夜,吹彻玉笙寒。
花与月双美,掩映竹便娟。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所作的《水调歌头·其三》。诗人以饮酒祭奠的方式,表达对逝去情感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酹汝一杯酒,还我有情天",诗人借酒抒怀,仿佛向逝去的情感致敬,希望能找回那些曾经的美好。"大江东去谁唱,莫忆赤乌年",江水东流,暗示岁月如梭,提醒读者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去的回忆。
"终古明珠一颗,一任东西南北,侧面看成全",这句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事物的多面性,即使明珠般的美好,从不同角度看也有其完整的一面。"谁写广寒照,人在桂丛间",诗人将人比作月宫中的仙子,暗示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月中坐,宁不胜,雨中眠",诗人想象在月光下静坐或在雨中安眠,都显得超脱而宁静。"百年通算,何止千二百回圆",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即使百年也不过许多个轮回。"满地疏疏花影,不似小楼昨夜,吹彻玉笙寒",描绘出凄美的景色,与昨夜的笙歌形成对比,增添了哀愁。
最后两句"花与月双美,掩映竹便娟",以花月之美烘托出竹子的清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