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灵贶说,今见异河来。
潆曲经山谷,汪洋历涧隈。
安营流渐下,决堰势初回。
马饮无须窟,人尝止用杯。
村荒咸得润,夜静响同雷。
讵但沾行帐,还能沃土垓。
仰邀天顾重,顿使地形开。
七校多欣悦,何劳渴指梅。
昔闻灵贶说,今见异河来。
潆曲经山谷,汪洋历涧隈。
安营流渐下,决堰势初回。
马饮无须窟,人尝止用杯。
村荒咸得润,夜静响同雷。
讵但沾行帐,还能沃土垓。
仰邀天顾重,顿使地形开。
七校多欣悦,何劳渴指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河流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异河”、“潆曲”、“汪洋”等词汇,生动地展现了河流的蜿蜒曲折、浩瀚无垠。同时,诗人还通过“安营”、“决堰”等细节,展现了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它带来的便利与滋润。
“马饮无须窟,人尝止用杯”,这两句巧妙地将马饮水与人品尝相结合,既体现了河流的丰富水源,又暗示了其对人们生活的直接贡献。接着,“村荒咸得润,夜静响同雷”则进一步强调了河流对于周边环境的滋养作用,即使是在夜晚,水流的声音也能如同雷鸣一般震撼人心。
最后,“讵但沾行帐,还能沃土垓”表达了河流不仅满足了行旅人的需求,更深入地影响了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仰邀天顾重,顿使地形开”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河流改变地形、带来生机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流的壮美与功能,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