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地分曹却退行,团花簇锦斗身轻。
直前逞态蹁跹甚,高唱惟闻得得声。
踏地分曹却退行,团花簇锦斗身轻。
直前逞态蹁跹甚,高唱惟闻得得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生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动态与情感。首先,“踏地分曹却退行”描绘了人们在特定场合下有序而退让的情景,暗示了一种礼让与和谐的社会风尚。接着,“团花簇锦斗身轻”则以比喻的手法,将人物的动作比作花朵与锦缎的轻盈舞动,形象地展示了动作的优雅与灵动。进一步,“直前逞态蹁跹甚”通过“逞态”和“蹁跹”这两个词,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在前行中展现出的活泼与姿态之美,仿佛在舞蹈中自由自在地展现自我。最后,“高唱惟闻得得声”以声音作为结尾,通过“得得声”这一拟声词,不仅描绘了高亢的歌声,也暗示了整个场景的欢快氛围,使得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充满活力与喜悦的声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人物动作的美感,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社会风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游艺无小大,要皆知本原。
后人率意作,终当愧前贤。
老潘妙对胶,法从玉局传。
或假季心名,空扫千镫烟。
补之貌梅花,疏瘦仍清妍。
折枝映月影,真态得之天。
李君信雅尚,二者将求全。
诸公竞称许,试之乃诚然。
江西有诗派,皎皎俱成编。
兹事未易窥,属君尚加鞭。
平生好看竹,每见觉相与。
小大或疏密,一一皆媚妩。
恨无地可种,所至造竹所。
近方辟门径,得地寻丈许。
乞邻栽百个,参差正当户。
天公有老眼,惠以三日雨。
山行不厌泥,但喜竹无苦。
归来报平安,翠叶多楚楚。
不妨来子猷,奚必希蒋诩。
何当绕扶疏,岁寒与君侣。
纳纳乾坤一草亭,西山尽见若秋屏。
霜馀远水呈天碧,雨过遥空现帝青。
逸叟真成陶令隐,高怀长似屈原醒。
肯堂固赖贤孙子,精爽犹疑尚有灵。
春空吹雨作馀寒,去去扁舟不可扳。
伊昔曾游三大水,到今独记九华山。
想君脉脉征途远,属我悠悠梦境閒。
回首江山固无恙,怀人倚待好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