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疆委宛踏青堤,为访黄华过柳西。
野卉无名迎客笑,山禽如语傍人啼。
泉飞玉溜穿云下,水上丹崖藉树低。
还把一尊浇石壁,诗成命扫绿苔题。
出疆委宛踏青堤,为访黄华过柳西。
野卉无名迎客笑,山禽如语傍人啼。
泉飞玉溜穿云下,水上丹崖藉树低。
还把一尊浇石壁,诗成命扫绿苔题。
此诗描绘了一次春日郊游的生动场景,诗人杨春芳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首句“出疆委宛踏青堤”,开篇即以轻盈的步伐步入春天的怀抱,踏过蜿蜒的青堤,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游赏心情。接着,“为访黄华过柳西”一句,点明了目的地——黄华,以及前往的路径,通过“过柳西”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春意盎然、柳絮飘飞的景象。
“野卉无名迎客笑,山禽如语傍人啼”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赋予了情感,野花虽不知名,却以微笑欢迎着访客的到来;山中的鸟儿仿佛在与人对话,啼声悦耳,增添了旅途的趣味与生机。
“泉飞玉溜穿云下,水上丹崖藉树低”描绘了水景之美,泉水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从云间飞流而下,映照着下方的红色岩石,与周围的树木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最后,“还把一尊浇石壁,诗成命扫绿苔题”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感慨与创作的冲动,他不仅欣赏眼前的风光,更想留下自己的印记,于是提笔题诗于石壁之上,让诗歌成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
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府。
竹笼旋著活火熏,蠹虫母子走纷纷。
夭铁碾出瑶空雪,一弓弹破秋江云。
中虚外从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
车声才冷催上机,知作谁人身上衣。
小女背面临风泣,忆曾随母园中拾。
羲和鞭日升扶桑,残星晓月俱遁藏。
出海高峰最先照,草木滉漾浮金光。
兴来振衣凌绝顶,俯览人间同坎井。
呼吸元气融心神,摆脱尘劳发深省。
一真之境无异同,声闻醉酒如瘖聋。
安得毗耶多病翁,与渠把手击节歌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