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赵俞宣德石博山香台》
《次韵赵俞宣德石博山香台》全文
宋 / 曹彦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水骨苔痕洞穴开,龙腾波涌碧崔嵬。

烟云静向林中起,风雨飞从海上来。

江外庐峰倾瀑布,日边鳌顶对蓬莱。

几经兵火今犹在,拂拭还看贮劫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zhàoxuānshíshānxiāngtái
sòng / cáoyànyuē

shuǐtáihéndòngxuékāilóngténgyǒngcuīwéi

yānyúnjìngxiànglínzhōngfēngfēicónghǎishànglái

jiāngwàifēngqīngbiānáodǐngduìpénglái

jīnghòuhuǒjīnyóuzàishìháikànzhùjiéhuī

翻译
水中的骨骼和苔藓痕迹揭示了洞穴的存在,龙腾般波涛汹涌,碧绿的山峦巍峨壮观。
烟云静静地升起在林间,风雨仿佛从海边飞驰而来。
远处庐山的瀑布倾泻而下,太阳照耀下的鳌顶相对着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历经战火洗礼,这景致依然留存,擦拭后仍可见历史的尘埃。
注释
水骨:形容水中的石头或洞穴结构。
苔痕:青苔的痕迹。
洞穴:地下的空洞或缝隙。
龙腾:形容水流如龙跃动。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烟云:云雾。
林中:树林之中。
风雨:风雨天气。
海上来:来自海边。
庐峰:庐山的一座峰。
倾瀑布:瀑布倾泻而下。
鳌顶:比喻山峰顶部像海龟的背壳。
蓬莱:古代神话中的仙岛。
兵火:战争和火灾。
犹在:仍然存在。
拂拭:擦拭。
劫灰:灾难后的遗迹,这里指战火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次韵赵俞宣德石博山香台》,通过对宣德石博山香台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风貌和历史沧桑。首句“水骨苔痕洞穴开”形象地刻画了香台洞穴的古老与神秘,仿佛隐藏着深沉的历史记忆。接下来的“龙腾波涌碧崔嵬”则运用比喻,形容香台山势险峻,宛如龙腾于碧波之上。

“烟云静向林中起,风雨飞从海上来”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香台的宁静与威严,暗示其在风雨变幻中的屹立不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香台附近的景色,如庐峰瀑布和日边蓬莱,增添了壮丽的意境。

最后两句“几经兵火今犹在,拂拭还看贮劫灰”,表达了香台历经战火仍存的坚韧,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它仿佛承载着过去的烽火痕迹,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回味历史。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言深远,展示了宣德石博山香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曹彦约

曹彦约
朝代:宋   字:简甫   号:昌谷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生辰:1157~1228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猜你喜欢

和徐径坂韵二首·其一

玉柯仙管频念我,大书束缣浓墨斑。

寄情缥渺江海际,匠语惨澹云烟间。

燃藜太乙中夜照,垂钓客星清昼閒。

观公舒卷皆以道,仁智山静水潺湲。

(0)

括溪停舟

树古半成槎,溪边历历斜。

寒林欲无路,小坞不多家。

去客背流叶,停舟见暮鸦。

朝朝省秋水,频减一痕沙。

(0)

云峰庵

一庵移向白云深,丁卯年来住至今。

鸟哢蝉鸣俱过耳,心如铁石发如金。

(0)

绿萼梅

南枝飞影到横窗,点点凌寒学弄妆。

玉色不亲红粉镜,冰肌宜褪绿罗裳。

向人骄小春先动,越样尖新夜更香。

不为此花排日醉,广平真是铁心肠。

(0)

蝶恋花·其六戊申秋夜

夜雨鸣檐声录蔌。薄酒浇愁,不那更筹促。

感旧伤今难举目。无聊独剪西窗烛。

弹指光阴如电速。富贵功名,本自无心逐。

粝食粗衣随分足。此身安健他何欲。

(0)

浪淘沙令·其三柳

摇曳万丝风。轻染烟浓。鹅黄初褪绿茸茸。

雨洗云娇春向晚,雪絮空濛。车马灞桥中。

别绪匆匆。只知攀折怨西东。

不道晓风残月岸,离恨无穷。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