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传关塞近如何,遥见宾鸿阵阵过。
雪窖海边斜系帛,锦纹天外倩飞梭。
迹分苍颉阶前鸟,巧换山阴院里鹅。
几幅练裙堪点染,潇湘空阔静无波。
书传关塞近如何,遥见宾鸿阵阵过。
雪窖海边斜系帛,锦纹天外倩飞梭。
迹分苍颉阶前鸟,巧换山阴院里鹅。
几幅练裙堪点染,潇湘空阔静无波。
这首诗以“雁字”为题,巧妙地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寓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哲理。
首句“书传关塞近如何”,诗人以问句开篇,似乎在询问远方的关塞近况如何,引出对大雁南飞的观察与思考。接着,“遥见宾鸿阵阵过”,视线转向远方,大雁成群结队,如同宾客般有序地飞过,画面生动,充满动态美。
“雪窖海边斜系帛,锦纹天外倩飞梭”,这两句运用比喻,将大雁比作在雪地边缘悬挂的丝绸,又如天际外穿梭的织梭,形象地展现了大雁飞行的姿态与轨迹,富有艺术感。
“迹分苍颉阶前鸟,巧换山阴院里鹅”,这里通过典故,将大雁与古代文字家苍颉、山水画家王羲之的鹅进行对比,赞美了大雁飞行的优雅与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几幅练裙堪点染,潇湘空阔静无波”,最后两句,诗人想象几幅白练般的雁阵可以作为画布,被点染上各种色彩,潇湘之地广阔而宁静,没有波澜,寓意深远,既是对大雁飞行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雁南飞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飞鸟中流不易还,回头何处认青山。
重重江树茫茫水,山在南徐北顾间。
广储门外水萧萧,舟子江湾号柳条。
画舫珠帘何处是,月明千古照虹桥。
文峰寺外塔湾头,不见淮东胜概楼。
四十里程杨柳岸,瓜洲一水入扬州。
维扬风景不模糊,北郭园林入画图。
杨柳芙蕖无限好,五亭湖外瘦西湖。
台湾奸民杀官弁,草疏千言飞告变。
疏言草野臣同春,郡丞程峻之故人。
程峻杀贼贼入署,斗大岩城贼争据。
臣率义民克复之,解围专望驰雄师。
微臣虽无守土职,郡丞一印臣擅摄。
昧死陈情达天阙,神策军来争破敌。
自愿随营杀群贼,乌牛栏前白刃接。
贼败大呼伏兵出,矢竭弦亡外援绝,马蹄一蹶身被执。
丁未季冬月十日,骂贼常山死不屈。
事闻当宁颁尺一,庙食千秋奖忠烈。
吁嗟乎,庙食千秋奖忠烈,乃是诸侯老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