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隐复见,一曲宛秋蛇。
柳老虫巢叶,潮平鸟篆沙。
青鞋踏雨滑,乌帽倚风斜。
何处堪携手,宜城卖酒家。
微流隐复见,一曲宛秋蛇。
柳老虫巢叶,潮平鸟篆沙。
青鞋踏雨滑,乌帽倚风斜。
何处堪携手,宜城卖酒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临安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微流隐复见,一曲宛秋蛇”以流水隐现之景,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神秘的画面,仿佛蜿蜒的水流如同秋天的蛇一般,既生动又富有韵律感。接下来,“柳老虫巢叶,潮平鸟篆沙”两句,将视线转向了岸边的柳树和沙滩,通过老柳树上虫子筑巢的景象以及潮水退去后沙滩上鸟儿留下的痕迹,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时间的流逝。
“青鞋踏雨滑,乌帽倚风斜”则转为对行人的描写,诗人穿着青色的鞋子,在雨中行走,鞋底沾满泥泞,显得有些滑腻;头戴乌黑的帽子,在风中轻轻倾斜,形象地表现了行人在雨中艰难前行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平凡。
最后,“何处堪携手,宜城卖酒家”一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邀请,似乎在寻找一位旅伴,一起前往宜城,到那里的酒家共享美酒。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生活气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