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玺符沉,党碑字蚀,却留此砚人间。
红屐苍髯,风流如晤坡仙。
天低瘴海君门隔,写旧诗、洒泪成泉。
照乾坤,两表孤忠,片石千年。
大廉不琢元肤腻,有朝云黛汁,隐起如烟。
玉局修书,我因吊古凄然。
涪翁当日公为友,等王杨、才望镳联。
订神交,媵与文孙,未了文缘。
信玺符沉,党碑字蚀,却留此砚人间。
红屐苍髯,风流如晤坡仙。
天低瘴海君门隔,写旧诗、洒泪成泉。
照乾坤,两表孤忠,片石千年。
大廉不琢元肤腻,有朝云黛汁,隐起如烟。
玉局修书,我因吊古凄然。
涪翁当日公为友,等王杨、才望镳联。
订神交,媵与文孙,未了文缘。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诗人姚燮为黄蓉石比部题写的一首词,以东坡元符砚为题材,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崇敬与怀念。
词中首先描绘了砚台的历史痕迹,通过“信玺符沉,党碑字蚀”等语句,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接着,“却留此砚人间”一句,表达了尽管物是人非,但砚台作为历史的见证,依然留存于世,承载着过往的回忆与故事。
“红屐苍髯,风流如晤坡仙”则将苏轼的形象与词人的想象相结合,通过“红屐”、“苍髯”等细节,勾勒出苏轼的风采,同时暗示词人对苏轼的仰慕之情。“天低瘴海君门隔,写旧诗、洒泪成泉”则进一步渲染了苏轼被贬谪的悲凉境遇,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
“照乾坤,两表孤忠,片石千年”总结了苏轼一生的忠诚与高尚品质,即使在死后,他的精神与作品仍能跨越时空,影响后世。“大廉不琢元肤腻,有朝云黛汁,隐起如烟”则赞美了苏轼作品的自然与真实,如同朝云黛色,虽淡却深藏韵味。“玉局修书,我因吊古凄然”表达了词人对苏轼作品的欣赏与对古人生活的感慨。
最后,“涪翁当日公为友,等王杨、才望镳联”提到苏轼与黄庭坚等人的友情与才华,强调了文人之间的相互激励与影响。“订神交,媵与文孙,未了文缘”则寄托了词人对苏轼及其作品永恒价值的认同与传承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东坡元符砚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苏轼的个人魅力与文学成就,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文人精神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