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为黄蓉石比部题东坡元符砚拓本》
《高阳台.为黄蓉石比部题东坡元符砚拓本》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词  词牌: 高阳台

信玺符沉,党碑字蚀,却留此砚人间。

红屐苍髯,风流如晤坡仙。

天低瘴海君门隔,写旧诗、洒泪成泉。

照乾坤,两表孤忠,片石千年。

大廉不琢元肤腻,有朝云黛汁,隐起如烟。

玉局修书,我因吊古凄然。

涪翁当日公为友,等王杨、才望镳联。

订神交,媵与文孙,未了文缘。

(0)
鉴赏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诗人姚燮为黄蓉石比部题写的一首词,以东坡元符砚为题材,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崇敬与怀念。

词中首先描绘了砚台的历史痕迹,通过“信玺符沉,党碑字蚀”等语句,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接着,“却留此砚人间”一句,表达了尽管物是人非,但砚台作为历史的见证,依然留存于世,承载着过往的回忆与故事。

“红屐苍髯,风流如晤坡仙”则将苏轼的形象与词人的想象相结合,通过“红屐”、“苍髯”等细节,勾勒出苏轼的风采,同时暗示词人对苏轼的仰慕之情。“天低瘴海君门隔,写旧诗、洒泪成泉”则进一步渲染了苏轼被贬谪的悲凉境遇,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

“照乾坤,两表孤忠,片石千年”总结了苏轼一生的忠诚与高尚品质,即使在死后,他的精神与作品仍能跨越时空,影响后世。“大廉不琢元肤腻,有朝云黛汁,隐起如烟”则赞美了苏轼作品的自然与真实,如同朝云黛色,虽淡却深藏韵味。“玉局修书,我因吊古凄然”表达了词人对苏轼作品的欣赏与对古人生活的感慨。

最后,“涪翁当日公为友,等王杨、才望镳联”提到苏轼与黄庭坚等人的友情与才华,强调了文人之间的相互激励与影响。“订神交,媵与文孙,未了文缘”则寄托了词人对苏轼及其作品永恒价值的认同与传承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东坡元符砚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苏轼的个人魅力与文学成就,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文人精神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还宫

宝骑出长杨,舆人入建章。

池烟香合暝,宫烛月笼光。

鼓角春城闭,楼台夜曲扬。

从兹罢巡幸,四海奉时康。

(0)

宫柳

袅袅春声里,阴阴晓色中。

缕垂金屋暗,花散玉楼空。

凝露啼秦苑,因风斗楚宫。

不知行辇处,几树近帘栊。

(0)

哭泉曲三首·其二

千里负骸归,万里不唾井。

井水清且寒,照见单人影。

(0)

哀谷亭三首·其一

闻道团营将,前茅未进师。

居民坐涂炭,挥泪望旌旗。

柳色烽烟外,鸠声谷雨时。

移家若飘梗,谁暇念东菑。

(0)

遣怀绝句·其四

涧冷菖蒲翠,山春踯躅红。

草惊秋尽火,树厌夜深风。

(0)

共泛东潭饯望之

高人同野兴,移棹水西东。

岸仄垂萝古,沙虚积蓼红。

哀筝悽断壑,轻帻倚秋风。

更有浮萍感,俱忘痛饮中。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