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邑寒深岁复催,此身如寄未能回。
主家负郭尘喧远,客坐看山爽气来。
濑水旧为亡楚地,吴云今是望乡台。
欲知暮发俱凋尽,为说朝心总不开。
小邑寒深岁复催,此身如寄未能回。
主家负郭尘喧远,客坐看山爽气来。
濑水旧为亡楚地,吴云今是望乡台。
欲知暮发俱凋尽,为说朝心总不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溧阳时的旅居感受与心境。首句“小邑寒深岁复催”点明了地点与季节,寒意深重的小城中,岁月匆匆,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诗人的孤独。接着,“此身如寄未能回”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渴望,仿佛自己只是暂时停留,难以返回熟悉的家园。
“主家负郭尘喧远”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旅居环境的宁静与远离尘嚣,同时也暗含了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与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客坐看山爽气来”,则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山间的清爽之气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
“濑水旧为亡楚地,吴云今是望乡台。”这两句运用历史典故,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濑水曾是楚国之地,而如今的吴云则成了眺望家乡的象征,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欲知暮发俱凋尽,为说朝心总不开。”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哀愁。黄昏时刻,一切生机似乎都凋零殆尽,早晨的心灵也总是无法完全打开,这种情绪的低落与对未来的迷茫,深刻地揭示了诗人旅居异乡的孤独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旅居溧阳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外在环境的观察与感受,也有对内心世界深入的探索与表达,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披青云,见丹阙。玉镜悬青天,几回圆又缺。
居庸古北接阴山,照见长城多白骨。
胡笳夜奏声呜咽,羌笛曲吹杨柳折。
姮娥流彩到中闺,边雁不来音讯绝。
音讯绝,夜夜驰情瞻兔窟。
天阔清秋河汉遥,思君梦断关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