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中秋月,夜深桥上看。
玉溪湛无波,山静天宇宽。
同来得羽人,趺坐白云寒。
自谓脱尘鞅,谁知尚微官。
隐隐见孤城,潺潺闻远滩。
是身吾所寄,仙去亦不难。
光芒星斗稀,云气时瀰漫。
归来卧柴扃,形神转清安。
千古中秋月,夜深桥上看。
玉溪湛无波,山静天宇宽。
同来得羽人,趺坐白云寒。
自谓脱尘鞅,谁知尚微官。
隐隐见孤城,潺潺闻远滩。
是身吾所寄,仙去亦不难。
光芒星斗稀,云气时瀰漫。
归来卧柴扃,形神转清安。
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独自于桥上赏月的情景。月光皎洁,映照着平静的玉溪,山色静谧,天空显得格外开阔。诗人与一位羽士相遇,两人盘腿坐在白云之上,谈论着超凡脱俗的话题。诗人自以为已摆脱世俗的束缚,却未料到自己仍身在微官之中。远处隐约可见一座孤城,远处的水流声清晰可闻。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体虽在此,但心灵已向往仙界,似乎仙去也非难事。此时,星辰稀疏,云雾弥漫,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最后,诗人回到家中,躺卧在柴门之后,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安详。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月夜、山水、白云、羽士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骢马碧玉蹄,饰之黄金勒。
振鬣嘶青云,汗沟流赤色。
乌台使君廌作冠,绣衣虬髯冰雪颜。
大庭亲授五色诏,西出绥抚踰秦关。
长安城中旌节驻,富有欢谣动衢路。
豺狼遁迹犬生氂,不断和风送甘澍。
安内攘外职当为,秋高九月行边陲。
绥延宁夏濒绝漠,城高兵坚马尽肥。
归朝奏章累十纸,仰契天心天为喜。
为臣体国宁顾家,玺书重下歌皇华。
缙绅祖送都门道,雪后飞埃净于扫。
丈夫事业在盛年,莫遣麒麟画衰老。
不见渭川竹,可以栽汗青。
不见华峰石,可以镌姓名。
功名到手不可让,相期千载传芳声。
钱塘湖畔山无数,湖上古梅千万树。
之人结屋傍湖山,坐起常在梅花间。
微风吹林动香雪,水色山光总清绝。
手持一卷太古编,周孔所示皆微言。
推辞通意必造玄。
二仪分判自太极,寻源更溯庖牺前。
潜心虚怀知几年,时来不得安考槃。
绣衣白简峨廌冠,风采六月冰霜寒。
辰阳西上开省署,又捧除书向西去。
天香满袖出金銮,带作边方九春雨。
边尘不动边人安,展图还忆钱塘看。
从知玩易有真趣,燕寝凝香清昼閒。
琴江黄氏好兄弟,五十年前屡过之。
今来都门遇令子,卓志能承书与诗。
二老风流已长往,独侍慈颜在堂上。
鹤发萧萧寿且康,甘旨晨昏足丰养。
堂下忘忧多树谖,晴日暄风花正繁。
斑衣婉愉献春酒,慈竹娟娟森子孙。
除官分教延平去,便道升堂荣拜母。
人生得禄贵及亲,板舆还奉官中住。
将行索我谖堂诗,为子喜色生两眉。
子家二老吾所重,诗罢能忘故旧思。
孤坟四尺荒郊里,野草苍烟带寒水。
子孙有在在他州,生者无知知者死。
昔时未死语丁宁,定将还葬附先茔。
来寻墓隧失南北,梦见言之真有灵。
上冢无人将百岁,启圹犹存旧题记。
出离客土返乡山,父已申情子终事。
由来至孝动皇天,解发系鞍皆昔传。
文章辉煌久不灭,知尔垂名俱万年。
久别欣会合,将离怀缱绻。
何况夙心亲,家居接乡县。
念子五云秀,束发异群彦。
明经掇贤科,立志挺高狷。
温润玉无瑕,精劲金百鍊。
荆益奠大藩,白简佐司宪。
雍雍春阳度,肃肃秋霜面。
幽隐亟咨诹,贪浊严惩劝。
蜚英达宸聪,登崇自廷荐。
南京根本地,都台纪纲建。
秉诚敷献替,致明决议谳。
孤特昔张升,正贞今赵抃。
昨者考绩来,谒帝大明殿。
引疾却奏函,归展膺天眷。
夏初气清和,杨花竞飞燕。
岂无一斗酒,衰老违郊饯。
赠此玉梅花,聊慰情所恋。
期共保清素,岁暮长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