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搥雨骨天为低,行云趋走不敢迟。
桐英满地谁拾去,花态正颦魂欲飞。
紫金蛇光谁掣断,堕空万点跳珠乱。
须臾井滑绀无泥,琉璃骨软争道驰。
乱红残萼惊千片,可怜憔悴吴姬面。
林光草色自连天,残香依约知谁怨。
雷搥雨骨天为低,行云趋走不敢迟。
桐英满地谁拾去,花态正颦魂欲飞。
紫金蛇光谁掣断,堕空万点跳珠乱。
须臾井滑绀无泥,琉璃骨软争道驰。
乱红残萼惊千片,可怜憔悴吴姬面。
林光草色自连天,残香依约知谁怨。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雷电交加、乌云密布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雷搥雨骨天为低”,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描绘了雷声轰鸣、雨水倾盆而下的壮观景象。“行云趋走不敢迟”,形象地表现了乌云快速移动的情景,仿佛它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雨所震撼,不敢停留。“桐英满地谁拾去,花态正颦魂欲飞”,这两句通过想象,描绘了暴雨过后,满地落花的凄美景象,以及花朵在风雨中的无助与哀愁。“紫金蛇光谁掣断,堕空万点跳珠乱”,这里运用了比喻,将闪电比作紫色的金蛇,生动地描绘了闪电划破夜空的瞬间,同时又以“跳珠”形容雨点,形象地展示了雨点在空中跳跃的动态美。“须臾井滑绀无泥,琉璃骨软争道驰”,这两句描绘了暴雨后的景象,雨水冲刷后,地面变得干净光滑,仿佛琉璃一般,展现出雨后的清新与生机。“乱红残萼惊千片,可怜憔悴吴姬面”,这里以“乱红残萼”象征落花,以“吴姬面”比喻女子的面容,表达了对落花凋零的惋惜之情。“林光草色自连天,残香依约知谁怨”,最后两句则以广阔的自然景观收尾,林间的光芒与草地的颜色延伸至天边,暗示着大自然的永恒与广阔,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这场骤雨的感慨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暴雨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对比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秋风吹拄杖,直到祝融颠。
目击三千界,肩摩尺五天。
扶桑旸谷畔,青草洞庭边。
云气无遮障,分明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