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骤雨》
《骤雨》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雷搥雨骨天为低,行云趋走不敢迟。

桐英满地谁拾去,花态正颦魂欲飞。

紫金蛇光谁掣断,堕空万点跳珠乱。

须臾井滑绀无泥,琉璃骨软争道驰。

乱红残萼惊千片,可怜憔悴吴姬面。

林光草色自连天,残香依约知谁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雷电交加、乌云密布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雷搥雨骨天为低”,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描绘了雷声轰鸣、雨水倾盆而下的壮观景象。“行云趋走不敢迟”,形象地表现了乌云快速移动的情景,仿佛它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雨所震撼,不敢停留。“桐英满地谁拾去,花态正颦魂欲飞”,这两句通过想象,描绘了暴雨过后,满地落花的凄美景象,以及花朵在风雨中的无助与哀愁。“紫金蛇光谁掣断,堕空万点跳珠乱”,这里运用了比喻,将闪电比作紫色的金蛇,生动地描绘了闪电划破夜空的瞬间,同时又以“跳珠”形容雨点,形象地展示了雨点在空中跳跃的动态美。“须臾井滑绀无泥,琉璃骨软争道驰”,这两句描绘了暴雨后的景象,雨水冲刷后,地面变得干净光滑,仿佛琉璃一般,展现出雨后的清新与生机。“乱红残萼惊千片,可怜憔悴吴姬面”,这里以“乱红残萼”象征落花,以“吴姬面”比喻女子的面容,表达了对落花凋零的惋惜之情。“林光草色自连天,残香依约知谁怨”,最后两句则以广阔的自然景观收尾,林间的光芒与草地的颜色延伸至天边,暗示着大自然的永恒与广阔,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这场骤雨的感慨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暴雨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对比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登祝融

秋风吹拄杖,直到祝融颠。

目击三千界,肩摩尺五天。

扶桑旸谷畔,青草洞庭边。

云气无遮障,分明在眼前。

(0)

湘中

荆楚一都会,潇湘八景图。

试呼沙鸟问,曾识古人无。

痛哭贾太傅,行吟屈大夫。

汀洲芳草歇,转使客情孤。

(0)

寄赵茂实大著二首·其一

久坐图书府,方登著作庭。

人知才可敬,公以德为馨。

议论参诸老,文章本六经。

省中相别后,夜夜望奎星。

(0)

杨伯子监丞霅川久雨得晴为喜

村南村北晒蓑衣,好是云开日出时。

太守少宽忧世志,野人为赋喜晴诗。

两岐瑞麦黄金实,八茧吴蚕白雪丝。

政事端知合天意,雨旸还亦顺人为。

(0)

过昭武访李友山诗社诸人

吟过长亭复短亭,喜于溪上访诗朋。

雕锼已被天公怒,狂狷仍遭俗子憎。

故故愁人长夜雨,明明照我短檠灯。

休思京口相逢日,喜雨楼中赋大鹏。

(0)

无为山中郑老家

高谈可听用心幽,灼见此翁非俗流。

鞍马破家还避世,田园得地肯封侯。

开窗脩竹无由俗,绕屋青山总是秋。

门外短篱看亦好,黄金菊间碧牵牛。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