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金陵秀,中原地不殊。
洛阳山最胜,天阙景还符。
匝匼层峦涌,参差列岫敷。
入郊青未了,绕郭势如趋。
东晋犹西晋,新都拟旧都。
有峰皆北向,凭水作横图。
太白方辞阙,轻舟竟入吴。
登临回忆处,嵩少梦游无?
为爱金陵秀,中原地不殊。
洛阳山最胜,天阙景还符。
匝匼层峦涌,参差列岫敷。
入郊青未了,绕郭势如趋。
东晋犹西晋,新都拟旧都。
有峰皆北向,凭水作横图。
太白方辞阙,轻舟竟入吴。
登临回忆处,嵩少梦游无?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题为《山似洛阳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洛阳山景的赞美与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首句“为爱金陵秀,中原地不殊”,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金陵(今南京)秀丽景色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对中原大地美景的认同,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洛阳山最胜,天阙景还符”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洛阳,强调了洛阳山景的卓越与天成之美,与上文形成呼应。
“匝匼层峦涌,参差列岫敷”描绘了洛阳山峦起伏、错落有致的壮丽景象,通过“匝匼”、“涌”、“参差”、“敷”等词,生动地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层次感。“入郊青未了,绕郭势如趋”则进一步渲染了山色的连绵不绝,仿佛与城郭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
“东晋犹西晋,新都拟旧都”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表达了对洛阳作为古代都城辉煌历史的追忆与对当前洛阳作为新都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有峰皆北向,凭水作横图”则通过山峰的方向与水的流向,营造出一幅宏大的山水长卷,展现了洛阳山水的独特魅力。
最后,“太白方辞阙,轻舟竟入吴”引用李白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登临回忆处,嵩少梦游无?”则以问句收尾,既是对洛阳山景的深情回顾,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
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