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搆孤亭,作者今何去。
荒蹊自牧童,樵歌云深处。
山巅搆孤亭,作者今何去。
荒蹊自牧童,樵歌云深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苍凉的山间景象。首句“山巅搆孤亭”,仿佛在告诉读者,有一座孤独的亭子矗立于高山之巅,引人遐想。然而,“作者今何去”一句,却在赞美之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和对过往的怀念,让人不禁思考亭子的建造者如今身在何处。
接着,“荒蹊自牧童,樵歌云深处。”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山间的小径和远处的云雾之中。牧童独自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他的歌声在云层深处回荡,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样的场景,不仅富有诗意,更蕴含着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巅孤亭、荒蹊牧童以及云深处的歌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春风环柳岸,夜雨失沙痕。
环竹期新笋,移花护旧根。
身闲贪独乐,舌在戒多言。
是处无灯火,荒凉一上元。
迎归乌鹊竟传声,摆落埃尘襟宇清。
薪桂岂容留帝阙,幕莲且得近乡城。
眼边触处梅争破,陌上分行柳向荣。
如约速来春可探,肩舆须去静中行。
洛中花信已沉声,泾渭宁分浊与清。
近出黟山空接壤,远来安陆比连城。
虚坛仅免游人问,浪蕊从教著处荣。
更欲丁宁新芍药,莫誇多少便横行。
十载萧萧麋鹿姿,那知出守得同时。
黄山白水空孤讽,叠嶂双溪属好诗。
击柝晓传邾子国,举鞭春到习家池。
只今霖雨思贤佐,会见丝纶下王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