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车马藩侯重,下榻高谈尽日欢。
笑我风流丘壑相,对君倒着竹皮冠。
山中芝草阑干长,石上松阴空翠寒。
记得晦翁诗句好,一川风月要人看。
柴门车马藩侯重,下榻高谈尽日欢。
笑我风流丘壑相,对君倒着竹皮冠。
山中芝草阑干长,石上松阴空翠寒。
记得晦翁诗句好,一川风月要人看。
这首明代诗人孙一元的《王与时方伯顾与成参议见访山中》描绘了一幅文人士大夫在山间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柴门车马藩侯重”,以简朴的柴门与显贵的车马形成对比,暗示来访者身份尊崇,然而他们却选择来到这山野之中,体现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势的淡泊。
“下榻高谈尽日欢”描绘了宾主之间热烈交谈的场景,尽管身处山林,但他们的交谈内容丰富,气氛融洽,充满智慧的火花。诗人自嘲“笑我风流丘壑相”,以“风流”形容自己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对君倒着竹皮冠”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竹皮冠是山居常见的服饰,倒戴则显随意,更显其不拘小节的个性。
接下来的两句“山中芝草阑干长,石上松阴空翠寒”,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青苔蔓生的石头和苍翠的松阴,营造出一种清新、幽深的意境,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借用“记得晦翁诗句好,一川风月要人看”,提及宋代诗人朱熹(晦翁)的诗句,表达对友人来访的感激,同时也借此传达出山中美景如诗如画,值得细细品味的人生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言志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独特感悟。
今晨放大牛,水田调生犊。
稚子原上呼,有客访茅屋。
田乌噪正喧,招手去何速。
念此为谁欤,有马又有仆。
舍耕还入门,友谊素云笃。
田潦湿我衣,泥涂沾我足,且为解袯襫,易我揖让服。
故人持不听,讶我未免俗。
呼儿出草堂,敕厨炊脱粟。
我去送牛来,今夜留客宿。
朝下县壶顶,暮行寒峡中。
壶形犹迤逦,峡势已巃嵷。
岂假随刊力,当知造化功。
水声流太古,石色耸遥空。
重碧涵砂砾,深红缀藓丛。
暗崖回北雪,高岫阻南风。
山鬼宜幽僻,神鱼老混濛。
依稀闻唳鹤,仿佛见奔狨。
闻道瞿塘好,常思滟滪雄。
干戈妨历览,舟楫废疲癃。
此谷聊堪隐,前山幸可通。
杖藜五指外,借骑广阳东。
附葛缘明月,披烟坐晚枫。
回瞻长啸处,何异在崆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