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路转宝林西,古寺犹看御敕题。
自昔翠华临玉殿,至今黄鹤下丹梯。
松边石蕴烟霞秀,阁上峰连日月低。
一入脩门云卧久,细萝芳杜忆深栖。
长干路转宝林西,古寺犹看御敕题。
自昔翠华临玉殿,至今黄鹤下丹梯。
松边石蕴烟霞秀,阁上峰连日月低。
一入脩门云卧久,细萝芳杜忆深栖。
这首诗描绘了大天界寺的壮丽与历史的沉淀。首联“长干路转宝林西,古寺犹看御敕题”,以长干路的蜿蜒引出宝林西的古寺,古寺之上还留有帝王御笔的题字,既显历史的庄重,又添一份神秘色彩。颔联“自昔翠华临玉殿,至今黄鹤下丹梯”运用了巧妙的典故,翠华象征帝王出行的仪仗,玉殿和黄鹤则分别指代皇宫与仙鹤,表达了古寺曾是皇家礼遇之地,如今依然保持着那份尊贵与清幽。
颈联“松边石蕴烟霞秀,阁上峰连日月低”则是对大天界寺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松树环绕,岩石间烟霞缭绕,阁楼之上,山峰仿佛与日月相连,展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清雅与壮观。尾联“一入脩门云卧久,细萝芳杜忆深栖”则通过想象进入寺庙后的感受,云雾缭绕,仿佛能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细萝与芳杜的生长,更增添了寺庙的隐逸之气,让人不禁回忆起深居简出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天界寺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陡壁奔雷,长波逝电,坠潭烟雾冥濛。
跳白珠尘,界青练影,蜿蜒穿破蒙茸。
闻根何事,顿疑是、昆阳雨风。
生绡百丈,离合神光,残墨云龙。是何变幻天公。
神女晨妆,黛远烟浓。
破碎袈裟,庄严璎珞,丝丝掩映玲珑。
归源千派,专一壑、休休有容。
在山小住,免助人间,波浪重重。
笑先生。懒云妨了躬耕。
正东轩、招宾置酒,荼蘼只有空棚。
上林莺、不知何处,中原鹿、甚事干卿。
衰叟龙钟,扶人倚杖,不登泰岱望蓬瀛。
问江上、羊裘垂钓,可是为浮名。
只赢得、几间茅屋,一卷茶经。
更萧萧、诸僮散去,有人来叩柴荆。
藤萝深、蓬蓬院落,鸣鸟语、款款窗棂。
三日开晴,雨宵听雨,最宜人、暄浅更寒轻。
是豆子、青黄时候,晴雨恰均平。
年时好、莫愁无粟,那管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