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唐刺史》
《唐刺史》全文
元 / 杨维桢   形式: 乐府曲辞

冒天海国皆王土,万里明珠贡天府。

一从官守失仁人,牛马驱除化豺虎。

蛮衣有习黄巾帽,蛮旗无字题王号。

九重天子矜蛮情,黄敕加官非赏盗。

君不见溪蛮改过归大唐,世授刺史以为常。

乌乎坐令白雉修职贡,可是于今无越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边远地区在古代中国的变迁。首句“冒天海国皆王土”展现了地域的广大和皇权的威严,暗示这些地方原本都是朝廷的疆域。然而,“一从官守失仁人”转折点出,由于官员的失德,导致当地秩序混乱,百姓生活困苦,甚至被异族驱使。

“蛮衣有习黄巾帽,蛮旗无字题王号”形象地描述了蛮夷服饰与中原文化的不同,以及他们没有明确的王权象征。接下来,“九重天子矜蛮情”反映了朝廷对偏远地区的宽容态度,但“黄敕加官非赏盗”则揭示了这种宽容背后的矛盾,即并非真正奖赏善行,而是出于安抚。

最后两句“君不见溪蛮改过归大唐,世授刺史以为常”以溪蛮为例,讲述他们曾经归顺大唐并获得世袭刺史的待遇,暗示了朝廷通过授予官职来控制这些地区。然而,“乌乎坐令白雉修职贡,可是于今无越裳”则发出疑问,如今这些地区是否还能如昔保持忠诚,按时进贡,是否还有像越裳那样的远方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对比和疑问,揭示了古代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和历史变迁。杨维桢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朝廷政策和地方治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维桢

杨维桢
朝代:元   字:廉夫   号:铁崖   籍贯:铁笛道   生辰:1296—1370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猜你喜欢

月珠寺明月楼·其一

秀爽盘空翠不收,阴晴俱好更宜秋。

沧江也爱楼头月,故抱青山月样流。

(0)

制幕孙君即益昌舍馆叠石栽竹于盆池索赋

好山意度如高人,偃蹇那肯来朱门。

青油幕中盛快士,爱山惟恐不能致。

昭亭东望天一涯,武担亦复归迟迟。

开窗延得竹君瘦,借竹为媒来石友。

烟云吐吞一席间,瓦盆取月湖海宽。

羽书撤警文书省,一炷水沉销日永。

不嗔邻客唤门频,支颐对玩玉嶙峋。

平生我亦烟霞痼,强拟为君援笔赋。

破除几许白云腴,肠枯搜搅一句无。

昨宵梦怕大刀折,诗债未偿宁许别。

从君差乐休念归,剩借前箸裨筹帷。

主公威声劘敌垒,旆旌行拂终南翠。

若携诸吏上峥嵘,容我后乘陪载赓。

(0)

牛头山寺

菩萨住处牛头山,应真亦复栖其间。

宝坊楼观叠高下,新城粉雉相回环。

崎岖石磴云生屐,眼波不尽涪江碧。

江外青山春自浮,曾与诗翁格椽笔。

(0)

移居北新桥彦质惠诗和答·其一

束书欲去意迟迟,从此宁无一会期。

客路相逢如宿契,人生难得是閒时。

虚廊过午陪行食,净院中宵共说诗。

此乐何时仍共赏,底须簪佩侍彤墀。

(0)

挽顺庆使君宝章李十三丈二首·其一

东斋嫡子巽岩孙,酝酿诗书气味醇。

桃李七州春不尽,松筠一节晚弥新。

恤章峻直宁王宝,治行高推汉吏循。

四尺坟前千字诔,清名不与迹俱陈。

(0)

连日得关表捷报闻敌骑无复留境上者志喜成诗

十里旌幢转晓风,行营日报捷书同。

悠悠何补青油画,栩栩惊回画角雄。

壮士有怀时拔剑,仁人无策弛张弓。

天机翕辟一翻手,看取桃林骑火红。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