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逐银牌使,何堪记驿程。
路迷如欲尽,山转忽通行。
列仗新罗骑,先驱渤海兵。
凿空谁计此,曾未及长缨。
但逐银牌使,何堪记驿程。
路迷如欲尽,山转忽通行。
列仗新罗骑,先驱渤海兵。
凿空谁计此,曾未及长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跂所作的《使辽作十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使者出使辽国的艰难旅程,以及沿途的壮丽景色和辽国的军容。
首句“但逐银牌使”,点明了使者身份,银牌使通常指的是朝廷派遣的使者,肩负着重要的外交使命。接着,“何堪记驿程”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使得人难以记录下每一段行程的细节。
“路迷如欲尽,山转忽通行”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行进途中的景象。道路似乎在尽头消失,山峦在转瞬之间又让道路显现,形象地展示了旅途的曲折与未知。
“列仗新罗骑,先驱渤海兵”则展现了辽国的军容,新罗骑和渤海兵的排列显示出辽国军队的威严与规模,暗示了辽国的强大与对使者出使的重视。
最后,“凿空谁计此,曾未及长缨”表达了对开辟新道路的思考与感慨。凿空,即开辟新路,这里指使者出使辽国这一外交行动。然而,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又有谁能预见到结果呢?“曾未及长缨”则可能暗含对未能完全掌握外交策略或结果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使者出使辽国的艰难与壮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外交使命的深思与感慨。
月冷霜袍拥。
见一枝、年华又晚,粉愁香冻。
云隔溪桥人不度,的皪春心未纵。
清影怕、寒波摇动。
更没纤毫尘俗态,倚高情、预得春风宠。
沈冻蝶,挂么凤。
一杯正要吴姬捧。
想见那、柔酥弄白,暗香偷送。
回首罗浮今在否,寂寞烟迷翠拢。
又争奈、桓伊三弄。
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
吟思怯,暮云重。
夜来曾跨青虬,海风袅袅吹襟袖。
蓬莱误入,群仙争问,刘郎安否。
玉尘冰壶,日庭星角,孕成奇秀。
看丹分宝鼎,箓传秘箧,闻重寄、长生酒。
归梦惊回晓漏。
正长庚、辉躔南斗。
祥开华旦,菊香秋杪,枨黄霜后。
笔扫龙蛇,句裁螭锦,俊才谁右。
看功勋绣衮,家声再振,数千龄寿。
道山玉府真仙,去年再履论思地。
西清禁域,眷深名重,年高身退。
玉振金声,水增川涌,德兼才贵。
爱知章引去,安车稳驾,轩冕付、谈笑外。
兰玉孙枝竞秀,奉亲欢、莱衣同戏。
蓬莱东接,苎萝西顾,三山耸翠。
赐杖清朝,命堂绿野,放怀高致。
似太公出将,卫公入相,为苍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