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登台衮衮,漫令去国迟迟。
南越缨方欲请,北山文莫相移。
岂有登台衮衮,漫令去国迟迟。
南越缨方欲请,北山文莫相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庚所作的《赴益昌六言二章》其一,通过“岂有登台衮衮,漫令去国迟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浮华与离别之苦的感慨。接下来的“南越缨方欲请,北山文莫相移”两句,则以南越和北山为喻,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仕途与归隐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问莺花,晚来何事萧索。
是东风、酿成新雨,参差吹满楼阁。
辟寒金、再簪宝髻,灵犀镇、重护香幄。
杏惜生红,桃缄浅碧,向人憔悴未舒萼。
念惟有、淡黄杨柳,摇曳映珠箔。
凭阑久,春鸿去尽,锦字谁托。
奈梦里、清歌妙舞,觉来偏更情恶。
听高楼、数声羌笛,管多少、梅花惊落。
鸳带慵宽,凤鞋懒绣,新晴谁与共行乐。
料应在、楚云湘水,深处望黄鹤。
天涯路,计程难定,长恁飘泊。
人道春归实不归,但知结实蕊枝稀。
昨朝一夜如膏雨,正是花飞子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