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吴子山孤云亭》
《寄题吴子山孤云亭》全文
宋 / 郭祥正   形式: 古风

重华不可见,曾参久为尘。

孝道遂零落,为子吟孤云。

孤云泊南山,山下藏二亲。

孤云自朝夕,坟草几冬春。

悠悠我之思,孤云浩无垠。

注视讵能揽,倾耳那得闻。

音容劳梦想,涕泪濡衣巾。

作亭坟之隅,奚止簠簋陈。

扬名与行道,勉勉期终身。

采彼孤云篇,为子书诸绅。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寄题吴子山孤云亭》,通过描绘孤云与坟冢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逝去亲人深深的怀念和对孝道的思考。

首句“重华不可见,曾参久为尘”以“重华”暗指古代圣王,象征着美好而不可触及的理想,而“曾参久为尘”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接下来,“孝道遂零落,为子吟孤云”,诗人感叹孝道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淡漠,只能通过吟诵孤云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孤云泊南山,山下藏二亲”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孤云停泊于南山之上,山下埋藏着双亲的墓地。接着,“孤云自朝夕,坟草几冬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孤云每日早晚徘徊,而墓地的草木却经历了几个秋冬的更迭。

“悠悠我之思,孤云浩无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如孤云般广阔无边,无法捕捉。“注视讵能揽,倾耳那得闻”则是说即使凝视也无法触及,即使侧耳倾听也无法听到逝去亲人的声音。最后,“音容劳梦想,涕泪濡衣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泪水打湿了衣襟。

“作亭坟之隅,奚止簠簋陈”提到在坟墓旁建造亭子,不仅仅是为了摆放祭品,更是为了寄托哀思。“扬名与行道,勉勉期终身”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名声流传,践行道德,以此作为对先人的纪念。

“采彼孤云篇,为子书诸绅”结尾处,诗人选取了“孤云”这一意象,创作诗歌,将其书写在布帛上,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孤云与坟冢的关联,深刻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孝道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作者介绍
郭祥正

郭祥正
朝代:宋   字:功父   籍贯:自号谢公山   生辰:1035~1113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你喜欢

邓玄度招同张孟奇韩孟郁诸公游旗峰

浮峤西头访薜萝,一峰如黛郁嵯峨。

登高作赋推能手,望远伤心发浩歌。

谁向天门扶日月,暂因风景恋山河。

北来寒气知多少,落木萧萧白雁过。

(0)

为伯修挥使寿母

青鸟东来海路长,犹传烽火满辽阳。

斑衣不是将军事,要取胡头作羽觞。

(0)

访袁道生新居

去人今渐远,门巷对清溪。

綦子已丧我,维摩自有妻。

采芳时进艇,听鸟独扶藜。

却忆杜子美,草堂瀼水西。

(0)

赠汪伯耳·其一

少年奋长剑,跃马向边州。

射猎阴山下,追胡瀚海头。

自言负远略,唾手取封侯。

宁知时不遇,流落向炎陬。

(0)

寄答梁明叔

与子一相见,片言心便投。

相知方恨晚,一别忽经秋。

我去平湖阁,常怀望海楼。

遥怜花月下,有梦到循州。

(0)

客次逢乡人

逆旅馀春梦,江枫今又飞。

相逢故乡客,同忆旧山薇。

嗟予未能去,问子何时归。

凭将尺书寄,先为报庭闱。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