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
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在自然中修行的宁静景象。"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表明僧人遵循着佛法的规仪,传承着教诲,而他们的精神状态如同老者般沉稳,仿佛与云霄相通。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树木的颜色似乎在倾听着僧人的禅诵,而泉水的声音渗透进了寂静无声的空气中。这里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可能是在提到某种佛教典籍或是对过去时代的一种缅怀。宝龛可能指的是珍贵的经卷,而经末劫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画壁见南朝,则可能是指通过壁画来回顾古代的繁华。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进一步描绘了僧侣所处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深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寒潭中的水面在夜晚被月光照耀,显得波光粼粼。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表达了僧侣内心的平和与对佛道的热爱。在宁静中修行,夜深人静时仍坐在那里沉思。
最后两句"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则是对追求真理的渴望。似乎在表达僧侣想要进一步地探索生命和宇宙的真谛,即使需要冒险穿越海洋的波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侣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