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鉴上人》
《赠鉴上人》全文
唐 / 皇甫曾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

(0)
翻译
戒律和教义在传播,僧人的岁月如烟云高挂。
树木映衬着禅修诵经的声音,泉水声融入了寂静的氛围。
古老的佛龛历经劫难,壁画展现出南朝的风貌。
深林中的竹叶随风舒展,寒冷的潭水月影摇曳。
心静下来追求真理,夜晚在修行中热爱佛法。
我渴望寻找真实的自我,乘船穿越汹涌的海潮。
注释
律仪:佛教的戒律和仪式。
诱:引导。
僧腊:僧人的修行年数。
烟霄:高远的天空。
禅诵:禅定诵经。
寂寥:寂静、空旷。
宝龛:珍贵的佛龛。
末劫:佛教中指世界末日。
画壁:壁画。
南朝:古代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
深竹:深深的竹林。
寒潭:冰冷的湖泊。
静理:静思的智慧。
中宵:半夜。
真去:寻求真实。
乘船:驾船。
海潮:大海的潮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在自然中修行的宁静景象。"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表明僧人遵循着佛法的规仪,传承着教诲,而他们的精神状态如同老者般沉稳,仿佛与云霄相通。

"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树木的颜色似乎在倾听着僧人的禅诵,而泉水的声音渗透进了寂静无声的空气中。这里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可能是在提到某种佛教典籍或是对过去时代的一种缅怀。宝龛可能指的是珍贵的经卷,而经末劫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画壁见南朝,则可能是指通过壁画来回顾古代的繁华。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进一步描绘了僧侣所处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深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寒潭中的水面在夜晚被月光照耀,显得波光粼粼。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表达了僧侣内心的平和与对佛道的热爱。在宁静中修行,夜深人静时仍坐在那里沉思。

最后两句"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则是对追求真理的渴望。似乎在表达僧侣想要进一步地探索生命和宇宙的真谛,即使需要冒险穿越海洋的波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侣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追求。

作者介绍

皇甫曾
朝代:唐   籍贯:润州丹阳   生辰:785

皇甫曾(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润州丹阳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德宗贞元元年(785)卒。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猜你喜欢

听陈振狂弹琴因怀刘道子

夜坐松桂丛,孤琴理残月。

流泉澄幽阴,微风助清越。

愁因寄指深,兴以馀音发。

悠然山水心,怀人向天末。

(0)

春日游仲茅爰园·其二

乐事应非一,清宵好放船。

窗开缘月上,岸泊定花前。

穿谷工疑鬼,回溪别有天。

为欢愁漏短,明日隔风烟。

(0)

春日登雨花台

山光一带正迎人,选胜高台载酒茵。

绮席閒分铺草坐,香尘似袅散花身。

晴烟破晓青堪谱,浅黛描春翠可亲。

解缚胜情还不碍,披云双屐试游新。

(0)

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二

重来山月半含晖,啜罢甘泉又袒衣。

草砌流莺惊暗度,松窠老鹤故迟归。

禅心欲印三更寂,福地亲占五彩飞。

坐久不知零露重,顿教人世洗炎威。

(0)

胡瑞之廉宪过访

十年抱病卧柴门,过我频烦使者轩。

道在不须论出处,坐穿木榻久忘言。

(0)

杨如石任仁堂·其二

萧条陋巷可希颜,今古何人解订顽。

为语故人杨伯子,工夫只在舞雩间。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