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车马迹,终日掩禅关。
不下溪头路,坐看檐际山。
好鸟破午寂,幽花淡春闲。
簪组方为累,来游不知还。
了无车马迹,终日掩禅关。
不下溪头路,坐看檐际山。
好鸟破午寂,幽花淡春闲。
簪组方为累,来游不知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山林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院的宁静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首句“了无车马迹,终日掩禅关”描绘了禅院远离尘嚣的清静,车马的痕迹全无,禅门紧闭,仿佛与外界隔绝,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不下溪头路,坐看檐际山”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静谧,暗示着诗人或隐士在山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不被外物所扰,而是沉浸在自然之中,与山川共呼吸。
“好鸟破午寂,幽花淡春闲”两句则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午后的寂静被鸟鸣打破,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幽静的花朵在春日的闲适中绽放,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美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欣赏。
最后,“簪组方为累,来游不知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簪组”指的是官服上的装饰品,象征着官职和权力,诗人将其视为累赘,表明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同时,这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依恋,即使暂时逃离尘世,也不愿轻易归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禅院的静谧、自然界的生机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