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小峰连中峰,当天削出青芙蓉。
一朝忽立九霄迥,百丈已度千岩重。
思昔飙轮同驾鹤,祗今云气犹成龙。
遥遥长史复何在,华阳洞里应相逢。
大峰小峰连中峰,当天削出青芙蓉。
一朝忽立九霄迥,百丈已度千岩重。
思昔飙轮同驾鹤,祗今云气犹成龙。
遥遥长史复何在,华阳洞里应相逢。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的壮丽景象,诗人以“大峰小峰连中峰,当天削出青芙蓉”开篇,将茅山群峰比作削出的青芙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峻峭与秀美。接着,“一朝忽立九霄迥,百丈已度千岩重”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茅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气势非凡,百丈之高,穿过了重重山岩,展现出其雄伟壮观。
“思昔飙轮同驾鹤,祗今云气犹成龙”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当下景象的感慨,仿佛昔日乘风驾鹤的仙人仍在,而今云雾缭绕,仿佛龙腾于天际,充满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最后,“遥遥长史复何在,华阳洞里应相逢”一句,诗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相遇的期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茅山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历史与神话元素,营造了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访客包家山,相与登层颠。
嶙峋巨石中,屈曲扶栏干。
夜来雨初过,石罅时涓涓。
轻舆到冈头,大江横吾前。
亭午潮方盛,千艘散平川。
道人茅三间,花木罗后先。
朅来汩京尘,旷望为洗湔。
山断塔层层,西陵渺苍烟。
此道走邯郸,归心更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