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去月在沙,潦净秋满川。
北斗挂落木,西风送归船。
去年过湘中,夜半投马鞭。
篝灯洗尘土,所见只屋椽。
鸡鸣问前途,残梦兀担肩。
那知阑干外,有此山水妍。
微微清露漙,稍稍明河偏。
孤光耿自照,静极忻所便。
身世两悠然,吾其遂飞仙。
云去月在沙,潦净秋满川。
北斗挂落木,西风送归船。
去年过湘中,夜半投马鞭。
篝灯洗尘土,所见只屋椽。
鸡鸣问前途,残梦兀担肩。
那知阑干外,有此山水妍。
微微清露漙,稍稍明河偏。
孤光耿自照,静极忻所便。
身世两悠然,吾其遂飞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湘中馆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首句“云去月在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月光洒在沙滩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潦净秋满川”进一步描绘了秋水清澈、满溢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北斗挂落木,西风送归船”两句,通过北斗星和西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归家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去年过湘中,夜半投马鞭”回忆起去年经过湘中的经历,夜晚投下马鞭,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然而,接下来的“篝灯洗尘土,所见只屋椽”则描绘了在旅途中借着篝火清洗尘土的场景,虽然环境艰苦,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鸡鸣问前途,残梦兀担肩”表现了诗人清晨时分的清醒与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他通过询问前路和残梦的觉醒,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最后,“那知阑干外,有此山水妍”一句转折,诗人惊喜地发现窗外的山水之美,这不仅是对外在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接下来的几句“微微清露漙,稍稍明河偏。孤光耿自照,静极忻所便”更是将这种惊喜之情推向高潮,描绘了清露、明河、孤光等自然景象,以及在静谧中找到心灵慰藉的喜悦。
“身世两悠然,吾其遂飞仙”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自己的身心能够像飞仙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哲学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