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西二林寺·其二》
《东西二林寺·其二》全文
宋 / 沈与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在昔得名齐,连墙亦共蹊。

修篁同碧嶂,寒溜合清溪。

阁影高低并,钟声左右迷。

游人俄省悟,东即是林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西二林寺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宁静。诗人以“在昔得名齐,连墙亦共蹊”开篇,将东西二林寺的历史地位与紧密相连的墙垣、小径相提并论,暗示了这两处寺庙自古以来便有着深厚的联系和相似的地位。

接着,“修篁同碧嶂,寒溜合清溪”两句,诗人运用对比与融合的手法,将修长的竹林与碧绿的山峰、寒冷的水流与清澈的小溪并置,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美丽,也寓意着东西二林寺所处环境的幽静与宜人。

“阁影高低并,钟声左右迷”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阁楼的影子在高低错落之间交织,而钟声则在四周回荡,仿佛引领着读者深入探索这神秘而又充满禅意的世界。这里不仅体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也暗示了访客在其中可能会经历的心灵之旅。

最后,“游人俄省悟,东即是林西”以游人的视角结束全诗,表达了在经历了这一系列视觉与听觉的体验后,游人对东西二林寺及其所在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这句话不仅点明了游览的终点,也暗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自然与宗教的交汇中,人们往往能获得心灵的启迪与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东西二林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宗教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沈与求

沈与求
朝代:宋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你喜欢

更漏子.寄外

晚风柔,红雨嫩。早是病花霜信。空惜别,枉相思。

天涯无见时。子规声,蝴蝶影。不道秋心尽冷。

书未就,泪先凝。离愁写不成。

(0)

菩萨蛮.屈宛仙、叶苕芳合写春兰秋菊图

群芳各占春秋妙。芭蕉雪里人争笑。画手是凡才。

非时不并开。仙心无隔碍。合写如相爱。

好在不同时。同时转不奇。

(0)

金缕曲.题凌芷沅《翠螺阁遗稿》

独抱牙琴怨。忒无端、一弹再鼓,朱弦重断。

天下伤心谁此似,恨海终难填满。

叹岁月、暗中偷换。

刻烛论诗人似玉,怎匆匆、镜里空花幻。

便梦也,抑何短。翠螺眉黛红螺研。

最凄凉、一般闲却,张郎斑管。

剩有玉台酬唱稿,待付香檀梨板。

未读也、寸肠先乱。

何况痴情侬亦累,算蚕丝、未了馀生喘。

愁病味,倍偿惯。

(0)

孤雁儿.送大姊归宁

那年人送春光去。曾几度、牵愁绪。

今年春又送人归,肠断东风不语。

莺吟燕舞,红飞绿倦,甚计相留住。

重帘依旧声声处。人去也、春无主。

年年南浦唱骊歌,极目吴江云树。

三篙初涨,一痕倩影,魂梦随君渡。

(0)

谒金门.归帆亭

孤亭脊。一角斜阳留得。岛外风帆烟影织。

归舟天际识。听到萧萧枫荻。欲问霜潮消息。

水国吟魂何处觅。一星渔火碧。

(0)

金缕曲.春日有感子启兄之逝,兼悼董崧园

梦断江乡路。忆年时、小窗情话,共倾离绪。

一别俄惊成永诀,竟使才人黄土。

算总为、浮名耽误。

只影凄凉馀弱弟,痛联床、听雨人何处。

休再咏,断肠句。同归翻有知心侣。

料重泉、相逢话旧,应悲草露。

未遇孙阳终见弃,绝艺空得毫素。

更鹦鹉、当年曾赋。

又是禁烟时节近,叹殡宫、寂寞斜阳暮。

还剪纸,向清沪。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