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少司马杨师邀游城南别业四首·其四》
《故少司马杨师邀游城南别业四首·其四》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高枕衡漳十四春,尊前论旧各怜身。

何当绛帐传经客,也是青门学圃人。

一醉乡心时自起,五湖秋事未全贫。

少微中夜应难辨,来日风尘碍角巾。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故少司马杨师邀游城南别业四首(其四)》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城南别业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高枕衡漳十四春”,以“高枕”二字开篇,暗示诗人曾有过一段悠然自得的生活,而“衡漳十四春”则点明了时间跨度,十四年的时间仿佛在高枕之上悄然流逝。接下来,“尊前论旧各怜身”一句,写出了聚会时众人围绕酒樽,回忆往昔,各自感慨身世的场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何当绛帐传经客,也是青门学圃人。”这两句诗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其中,“绛帐”原指汉代学者传授学问的地方,这里借指传授知识的场所;“青门”则是长安城东门的别称,常用来象征隐居或耕读生活。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身份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于学术追求和田园生活的理想。

“一醉乡心时自起,五湖秋事未全贫。”这两句诗描绘了聚会时的欢乐场景,通过“一醉”二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尽欢的情景。同时,“乡心”一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五湖秋事未全贫”则暗示了即使身处异乡,也能在秋天的丰收中找到满足和快乐,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少微中夜应难辨,来日风尘碍角巾。”这两句诗以夜空中的星星比喻人生道路的迷茫,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担忧。同时,“风尘”一词象征着世事的纷扰和人生的艰辛,而“角巾”则是古代士人的头饰,此处用以象征文人的身份和追求。这两句诗在表达对未来忧虑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我身份和理想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温馨与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用李参政韵并录寄舟峰师四首·其三

昔年壮气激肠肝,锦带吴钩鄙隐岩。

喜试轻裘裁白纻,笑追落日试重衔。

愁随草色人千里,谁附文期信一缄。

会待腥膻扫巢穴,舳舻北首挂征帆。

(0)

丈室

此家英妙姿,玉雪熙冠冕。

新诗一何似,鸾鹄见萧散。

蹑屣往从之,宁复念重趼。

(0)

淳熙六年春帖子词.皇后閤五首·其一

何处春来早,光风入九门。

未翻池荇翠,先著壁椒温。

(0)

狼山·其二

贪恋微官未得閒,二年乡梦绕狼山。

如今真个山中去,不是寻常杳霭间。

(0)

中秋独坐有感

三年三中秋,月作一样奇。

清贫不设客,老倦不吟诗。

今年更凄凉,儿孙锁秋闱。

独坐南窗下,兀兀如孤罴。

追思欢娱地,无如少壮时。

尚记壬辰岁,鹤山靖州归。

八月十五夜,月华散前墀。

诸父秋山阁,群从幽芳池。

赋诗各分韵,醉墨纷淋漓。

鹤山读我句,终夜相嗟咨。

明朝操纸来,倾倒里中儿。

一往三十载,坐念心生悲。

前辈已彫谢,诸兄亦无遗。

奇孤一身在,流落天之涯。

明月如昨日,而我鬓成丝。

天人固异分,何烦涕交颐。

(0)

采桑行

日高高,蚕蠕蠕。蚕能衣被天下,不遑自保其躯。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