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月,望断楚云低。
生怕风高多鬼语,还惊潮落有莺啼。愁煞画楼西。
秦淮月,望断楚云低。
生怕风高多鬼语,还惊潮落有莺啼。愁煞画楼西。
这首《望江南》的第四首,由清代诗人翁瑞恩所作,描绘了一幅秦淮河畔月夜的凄美景象。词中以秦淮月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幽怨与思乡之情的意境之中。
“秦淮月,望断楚云低。” 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秦淮河上的月亮,映照着远处低垂的楚地云彩,营造出一种远离家乡、孤独寂寞的氛围。这里的“楚云”不仅指地理上的距离,更象征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生怕风高多鬼语,还惊潮落有莺啼。”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神秘。风吹过时,似乎能听到鬼魂的低语,而潮水退去后,偶尔传来黄莺的啼鸣,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既增添了恐怖的气氛,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不安与对自然界的敏感感知。
“愁煞画楼西。”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点明了诗人的愁绪。画楼,本是华丽的居所,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愁苦的象征。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而产生的深重愁绪,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饱满。
综上所述,这首《望江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内心深处的忧愁,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金阙争权竞献功,独逃征诏卧三峰。
鸡群未必容于鹤,蛛网何繇捕得龙。
清论尽应书国史,静筹皆可息边烽。
风霜落满千林木,不近青青涧底松。
非云非鹤不从容,谁敢轻量傲世踪。
紫殿几征王佐业,青山未拆诏书封。
闲吟每待秋空月,早起长先野寺钟。
前古负材多为国,满怀经济欲何从。
吴子爱桃李,月色不到地。
明朝欲看花,六宫人不睡。
凉轩待月生,暗里萤飞出。
低回不称意,蛙鸣乱清瑟。
月色明如昼,虫声入户多。
狂夫自不归,满地无天河。
银缸照残梦,零泪沾粉臆。
洞房犹自寒,何况关山北。
青春未得意,见花却如雠。
路逢白面郎,醉插花满头。
满眼桃李花,愁人如不见。
别有惜花人,东风莫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