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厉安行结小庵湖山之间破竹激水甚自适杜得之作诗因次其韵》
《厉安行结小庵湖山之间破竹激水甚自适杜得之作诗因次其韵》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不慕轩裳慕隐沦,直将富贵比浮云。

竹沟引水通银汉,石甃澄澜起縠纹。

湖上三间容我卜,溪边一派与君分。

枕流漱石平生事,黜陟从今了不闻。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名为《厉安行结小庵湖山之间破竹激水甚自适杜得之作诗因次其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富贵的淡泊态度。他将富贵比作浮云,显示出对物质享受的轻视。

诗的前两句“不慕轩裳慕隐沦,直将富贵比浮云”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追求和价值观。他不羡慕官场的权势(轩裳),而更倾向于隐居的生活方式。将富贵视为过眼云烟,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然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竹沟引水通银汉,石甃澄澜起縠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竹沟引来的水流,仿佛连接了天上的银河,清澈的水面泛起了细密的波纹。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湖上三间容我卜,溪边一派与君分”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湖边或溪边建造一间小屋,与朋友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这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和友谊的珍视。

最后,“枕流漱石平生事,黜陟从今了不闻”总结了诗人的人生追求。他愿意以流水为枕,以石头为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黜陟,意指升迁贬谪,诗人表示从此不再关心这些世俗之事,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过周文襄公墓下·其二

南圻治赋阅星霜,功在朝廷未可忘。

中秘储才得公等,贻谋端合拜文皇。

(0)

促缩

促缩复促缩,暮投主人宿。

荒垣对空池,落叶响败屋。

拈杯当炊糜,爇薪代秉烛。

如闻旁舍言,野寇或宵伏。

世虑婴我怀,默坐候天旭。

(0)

酬别张侍御

春风曾驻木兰舟,使节真看万里游。

揽辔霜威清瘴海,停杯诗兴满沧洲。

天寒江县城空闭,秋旱山田谷未收。

多病有怀谈莫尽,送君分首重淹留。

(0)

宿雁洲

山登极巑岏,野适忽夷旷。

清涧屡寒涉,绿畴弥晚望。

水亭荷芰开,园屋云松傍。

应怜雁洲宿,绝胜剡溪访。

(0)

斋中读书

柳径柴门辟向东,竹垣高树引清风。

林中送客行常远,屋里看山兴不穷。

唯须药物供身病,且爱闾阎属岁丰。

世事浮云那足问,此生?老蠹鱼丛。

(0)

登郡城南楼见仰山迟游侣

楼压春城迥,山连晓雾寒。

身高百林上,兴绕一峰端。

盘踞开雄镇,登临耸钜观。

所欢犹未至,惆怅凭栏干。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