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岁欲穷,此身天地一宾鸿。
明朝等是天涯客,家在大江东复东。
归去来兮岁欲穷,此身天地一宾鸿。
明朝等是天涯客,家在大江东复东。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松所作,名为《将还政和》。诗中描绘了诗人即将卸任归隐的情境,以天地间的一只宾鸿自喻,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感慨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归去来兮岁欲穷”,开篇即以“归去来兮”这一典故,借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之意,表达了诗人即将结束官场生涯,回归自然生活的决心。同时,“岁欲穷”三字暗示时间的紧迫,营造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次句“此身天地一宾鸿”,诗人以宾鸿自比,宾鸿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着漂泊不定、孤独无依的形象。此处用宾鸿比喻自己,既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也暗含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宾鸿在广阔的天地间飞翔,却只能作为过客,无法真正停留,这与诗人对自己官场生涯的反思相呼应。
第三句“明朝等是天涯客”,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喻为天涯的过客,意味着无论明天如何,他都将如同过客一般,继续漂泊在人生的旅途中。这种自我认知,既是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
最后一句“家在大江东复东”,以“大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广阔而深远的画面。诗人想象自己的归宿在遥远的大江东流之处,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寄托了对心灵归宿的追求。这里的“东复东”不仅指方向,更蕴含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从官场走向自然的生活转变,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感悟。
爱日。
报疏梅动意,春前呼得。
画栋晓开寿城。
度百和温馨,霜华无力。
斑衣翠袖,人面年年照酒色。
环四座、璧月琼枝,恍然江县拟乡国。
闻道抚、东岩旧迹。
又殊胜、谢家清逸。
知与桃花笑了,定何似青鸟,层城消息。
他年妙高峰上,优昙会堪折。
拥轻轩、未妨游戏,看取朱轮十。
端有恨,留春无计,花飞何速。
槛外青青翠竹。
镇高节凌云,清阴常足。
春寒风袂,带雨穿窗如利镞。
催处处、燕巧莺慵,几声钩辀叫云木。
看波面、垂杨蘸绿。
最好是、风梳烟沐。
阴重熏帘未卷,正泛乳新芽,香飘清馥。
新诗惠我,开卷醒然欣再读。
叹词章、过人华丽,掷地胜如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