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言四韵十六首·其七》
《七言四韵十六首·其七》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

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送归土釜牢封闭,次入流珠厮配当。

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0)
注释
产药:指药材的产地或来源。
川源:河流的源头,这里比喻药材的原产地。
癸生:古人以天干地支纪日,癸日指特定的日子,可能与药材采摘时机有关。
望远:这里可能指远方的金属性质的金属,不宜直接使用。
土釜:古代的一种陶制炊具,用于煎熬药材。
流珠:可能指珍珠或其他液体状的药材。
二八:指中药常用的分量比例,如一斤分为二十八份。
阴阳:中医理论中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概念,这里指调节火候的冷热。
翻译
要知道药材的源头在哪里,就在西南这片乡土。
铅遇到癸日要及时采摘,金在远方遇见不宜食用。
将药材送回土釜中密封保存,接着放入珍珠一同熬煮。
药材重量若是一斤,需分作二十八份处理,调整火候还得依赖阴阳平衡。
鉴赏

这是一首写药物采集与炼制的诗歌,内容充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物产的深入了解和精湛技艺。首句“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表明诗人对于药材的出处有着清晰的认识,将其来源定位在西南地区,显示出对地理环境与物产分布的熟悉。

接着,“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两句强调了药材的时效性和品质选择。铅(可能指某种矿物)在遇水后会产生变化,因此需要及时采集;而金(可能指某种金属或矿石)的选用则是基于其远方来历,但品尝并不佳,反映出对药材属性的深刻理解。

“送归土釜牢封闭,次入流珠厮配当”描述了药物炼制过程中的细节。将药材放回土釜中,并且加以密封,再经过火候处理,使其与其他药材(流珠)配合使用,是对传统药学知识的运用。

最后,“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则进一步揭示了炼制过程中的权衡技巧。一斤药材需要二两的比例去配制,而调节火候更是以阴阳之道为依据,这表明诗人对中医理念有着深厚的理解和应用。

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在药物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态度以及对传统技艺的尊重。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送张子直西归·其一

年来衰病只深藏,转觉闲居气味长。

所恨浮生有拘绊,不能相逐上瞿塘。

(0)

送财用归开化二首·其二

疾病支离欲著床,尔来殊不负秋阳。

头童齿豁西风里,尚费萦帘一炷香。

(0)

送南上人

闲居病益侵,俗事初一扫。

南公犯寒来,为我略倾倒。

论诗已得妙,不必在穷讨。

我懒百虑废,识子恨不早。

归途见徐董,更问此二老。

所恨聊复翁,向者骨已槁。

拭目看遗文,令人恶怀抱。

(0)

送能化主还法轮

岭外三年避贼忙,法轮元不下禅床。

君归却说岭南事,瘴暑作时君自凉。

(0)

颂古

夹山不在一桡上,明月芦花夜夜寒。

谁谓华亭消息断,俨然秋色在江山。

(0)

丁宋卿挽词

旧约频相过,交情忍独违。

四时闲杖履,一榻冷烟霏。

易感龙祠别,难期鹤驭归。

老怀谁共语,东望益沾衣。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