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友同束装,相谋急南返。
梦昨乡里归,愁云刺心眼。
病鸟将众雏,翼拓未能䎒。
饥饿信不辞,但求丧乱免。
大浃森南关,蛟龙设天键。
自古称岩疆,未遭杀戮殄。
庶赖苍昊仁,得延片时喘。
所悲食肉流,当事半庸愞。
更遭挫衄馀,周防亮难善。
似见风灯中,巡军夜徒跣。
此行沙路长,难追白日短。
安得身为鸿,力借朔风满。
催友同束装,相谋急南返。
梦昨乡里归,愁云刺心眼。
病鸟将众雏,翼拓未能䎒。
饥饿信不辞,但求丧乱免。
大浃森南关,蛟龙设天键。
自古称岩疆,未遭杀戮殄。
庶赖苍昊仁,得延片时喘。
所悲食肉流,当事半庸愞。
更遭挫衄馀,周防亮难善。
似见风灯中,巡军夜徒跣。
此行沙路长,难追白日短。
安得身为鸿,力借朔风满。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闻定海警感作三章》中的第三章。诗中描绘了诗人听到定海警报后内心的忧虑与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催友同束装,相谋急南返”,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商议,急于返回南方避难的情景。接着,“梦昨乡里归,愁云刺心眼”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担忧。诗人仿佛在梦中回到了故乡,但醒来后却面对着愁云密布的现实,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的心如被利箭刺穿般痛苦。
“病鸟将众雏,翼拓未能䎒”运用比喻手法,以病鸟照顾幼雏却无力展翅飞翔,象征着社会中弱小群体在困境中的无助与挣扎。“饥饿信不辞,但求丧乱免”则揭示了人们在饥寒交迫中仍渴望逃离战乱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深切渴望。
“大浃森南关,蛟龙设天键”描绘了南方边疆的险峻与危险,暗示了国家边界的严峻形势。“自古称岩疆,未遭杀戮殄”表达了对历史边疆的尊重与对和平的向往。“庶赖苍昊仁,得延片时喘”寄托了诗人对上天的祈求,希望能在暂时的平静中喘息。
“所悲食肉流,当事半庸愞”揭示了社会中权力者的腐败与无能,他们不仅没有为民众提供保护,反而加剧了民众的苦难。“更遭挫衄馀,周防亮难善”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即使在遭受挫折之后,如何防范未来仍是一大难题。
最后,“似见风灯中,巡军夜徒跣”通过形象的描述,反映了军队在夜晚巡逻时的艰难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动荡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此行沙路长,难追白日短”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担心这段艰难的旅程难以追赶流逝的时间。“安得身为鸿,力借朔风满”则是诗人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希望能够像鸿雁一样,借助北风的力量飞向远方,摆脱当前的困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自由的强烈渴望。
紫髯围碧瞳,勇气炙坐热。
生平脱羁检,少小服义烈。
堂堂吐高论,牙齿若嚼铁。
宝剑压䏶横,谁耻我可雪。
酣歌入都市,当面洗人血。
常言荆轲愚,每笑豫让拙。
事已不受谢,门前车马绝。
自谓取功名,焉能由笔舌。
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桥上舌尽刳。
又不见睢阳将军怒切齿,三十六人同日死。
去冬长至前一日,朔庭呼我弗为屈。
丈夫开口即见胆,意谓生死在顷刻。
赭衣冉冉生苍苔,书云时节忽复来。
鬼影青灯照孤坐,梦啼死血丹心破。
只今便作渭水囚,食粟已是西山羞。
悔不当年跳东海,空有鲁连心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