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不到天宁寺,却喜春浓叩竹扃。
二水共明洲外碧,千峰如削雨馀青。
谩劳山茗时时煮,自笑斋钟日日听。
垂白饱闻高世论,岩栖空愧老穷经。
经年不到天宁寺,却喜春浓叩竹扃。
二水共明洲外碧,千峰如削雨馀青。
谩劳山茗时时煮,自笑斋钟日日听。
垂白饱闻高世论,岩栖空愧老穷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天宁寺的深情回忆与再次造访时的感慨。首联“经年不到天宁寺,却喜春浓叩竹扃”表达了诗人久别重逢的喜悦,春天的浓郁气息与竹门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期待又略带怀旧的情感氛围。
颔联“二水共明洲外碧,千峰如削雨馀青”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宁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二水映照着碧绿的洲际,千峰在雨后的清新中显得更加峻峭,色彩鲜明,层次分明,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颈联“谩劳山茗时时煮,自笑斋钟日日听”则转入对寺院生活的描述,通过煮茶与听钟声的日常活动,表现了僧侣们简朴而充实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羡慕。
尾联“垂白饱闻高世论,岩栖空愧老穷经”表达了诗人对高深佛法的敬仰与追求,以及对自己未能深入研究佛学的遗憾。垂白象征着年岁已高,饱闻则意味着对高深理论的深刻理解,岩栖则是指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与前文的天宁寺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寺院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深佛法的追求,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玉蕊琼葩压众芳,一时纵赏拥如墙。
花边笑索银瓶酒,知是谁家白面郎。
良觌弥年阻,相思入梦迷。
性疏仍寡合,世乱且幽栖。
极目苍山北,伤心白水西。
书空愁坐处,还是暮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