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秋色倍思家,南雁归来万里沙。
今是重阳第几日,登高无处问黄花。
天涯秋色倍思家,南雁归来万里沙。
今是重阳第几日,登高无处问黄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镜光阁上,于重阳节过后第六天登高望远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天涯秋色倍思家”,点明了诗人身处远方,面对秋天的景色,心中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秋天的景色往往给人以萧瑟之感,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次句“南雁归来万里沙”,运用了南雁南飞的自然现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南雁的归来,意味着又是一年过去了,而诗人却依然远离家乡,这种对比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第三句“今是重阳第几日”,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流逝,重阳节作为一年中的重要节日之一,诗人通过询问“第几日”来表达对时间的敏感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最后一句“登高无处问黄花”,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自然界的景象。在登高的过程中,诗人试图寻找一些安慰,但最终却发现,即使是在这美丽的秋日里,也无法找到可以寄托情感的“黄花”。这里的“黄花”可能象征着美好、短暂的事物,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渴望和回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动人。
吴门八月天宇凉,狐南婺北相辉光。
洞庭琪花满遥碧,震泽万顷来银潢。
蓬瀛恍惚落人世,君家翁姥如刘纲。
方瞳如月鬓如雪,意者紫府传丹方。
桃都瑶水入图画,苍精云旗开渺茫。
满堂宾客正繁会,鹍弦龙管催行觞。
膝前骥子森起舞,绕阶玉树参差长。
酣来历历话畴昔,忆从花县升岩廊。
端冕青春静鹓鹭,埋轮白日销豺狼。
至今人诵大司寇,兰台棘寺多风霜。
碧油幢底足氛垢,挂冠归去鲈鱼乡。
春秋久阅椿更老,冰雪侵淩萱自芳。
翁今八秩姥望九,耳闻尧舜新垂裳。
万年至治付鼓腹,摩挲老眼窥沧桑。